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确保该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人们在创造和实现价值的过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价值观就是主体以自身的需要为尺度,对外在于自身的事物或现象所蕴涵意义的认识和评价。一定的价值观是处于一定经济和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们的利益需要的反映,它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取向和行为选择。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因此必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它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最根本观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的价值理念,比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都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我们称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结构完备、逻辑缜密的科学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兴国之魂”。
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要命题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2]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强调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到“兴国之魂”的高度,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代价值和重要地位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尤其是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了一个更加成熟、更加科学的新高度。
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价值和重要作用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所构成的整体建设工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整体建设战略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精髓,社会主义文化才具有了先进性、科学性和真理性,进而才能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灵魂,它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之上、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思想意识及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指导思想。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体系,它科学回答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动力和道德标准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必须回答和解决的根本问题,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和内在灵魂。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来源;伦理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经30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成就,市场经济体制也已初步确立,社会法制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也逐步推进。然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迅速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有效地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课题。
一、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共同体
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有其必要性,这种必要性根源自人类社会存在的秩序,其中尤以价值秩序为根本。人类社会为何需要秩序尤其是价值秩序,这是因为人类特立独行于宇宙天地之间而又迥异于草木禽兽万物的特殊性。对此,荀子曾有清晰的分析,他言道:“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 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故宫室可得而居也。故序四时,裁万物,兼利天下,无它故焉,得之分义也。”(《荀子•王治篇第九》)所谓“义,宜也。”可参照《礼记•中庸》“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礼记•中庸》)简洁而清晰地勾勒出儒家价值体系的核心范畴“仁”和“义”。
可见,核心价值体系乃是构建一个社会共同体秩序的观念体系,这一观念体系贯穿人类社会生活的始终、左右人类社会生活的点滴,作为内在人心的观念自觉地规范着人的言和行。今天,我们可以概括地说,所谓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一定社会中被人们普遍认同了的基本价值观念构成的体系。构成核心价值体系的诸多基本价值观念反映了生活实践中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关系、价值评价标准,如对于社会行为、现象的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核心价值体系是这些普遍具有的一般的价值观念集合,它展现的是人对于自身的存在种种本质的最一般的规定,如见义勇为是善的行为能够得到普遍认同,关爱生命的举措能够得到普遍赞扬,因为这些行为体现了实践主体对人之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肯定。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于人的存在的普遍本质的全面呈现,回答的是“什么是人”、“如何成为人”的问题。
落实到单个人来看,人以某种价值观念及体系所确立的道德理想作为自我存在价值追求,努力实践得以实现,就是实现了自我存在。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提出了“主静立人极”[1](P.6)的学理要求,恰恰体现了“立人极”的伦理价值诉求,也是对人的存在而确立的本质规定。潘维教授曾解释说,“什么是‘社会价值观’?人与人之间发生交往关系的场合被称为‘社会’;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人们关于社会关系的‘是非判断’就是‘社会价值观’,它集中体现为社会‘纲常’,也就是埋藏在我们意识深处的‘社会行为准则’。……社会行为准则的前提是界定身份认同,即确定‘我(们)是谁’。自我身份界定清晰,与身份相关的行为准则就能得到公认,价值观就比较稳固并能社会关系,整个社会才能和谐。”[2]
因此我们说,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本质上确立的是价值本体,进而挺立人的本体存在,根本上解决的是人存在的合理性和实现的问题,是对“什么是人”、“如何成为人”的问题的解答,我们的古人已有深刻的认知。然而,在当今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深入发展时期,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社会精神建设的重要问题被提出来,摆在全社会的面前,恰是要解决此前30年强调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弊端,就是要着力解决社会主义的人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宁国的文化传统;开放的文化生态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126-02
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逐步由主要通过政治方式,向以文化为主要表现力的综合方式转变。文化软实力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力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相结合。近年来,宁国市通过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宁国的文化传统、宁国的现实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宁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路径。
作为一个山区县市,宁国市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安徽县市前列,连续三年被授予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连续五年荣获“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称号,连续三年跻身中国十佳“两型”中小城市行列,之所以能够在安徽率先崛起,从根本上讲就是依靠开放的文化软实力,这也是宁国市今后发展最大的无形资产。宁国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也需要从文化中寻找动力、提振信心、集聚智慧、凝聚力量。构建宁国开放的文化生态,必须提升建立在县域文化、公共服务和人力素质提升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特色文化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对区域外的吸引力。
一、宁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探索
1.提炼城市精神,构筑城市共同价值。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精髓,是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提炼,是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升华。它是一座城市从外到内显示出的地域性的群体精神,包含着城市内生活成员的共有价值观;它是城市被认同的价值与共同追求的境界;是城市创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是城市的精、气、神。
宁国是著名的“中国元竹之乡”和“中国竹子之乡”。莽莽山冈、津河两岸、村前屋后,处处都有翠竹的身影,无论土地是否肥沃,无论雨露是否滋润,宁国悠悠翠竹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傲然挺立。这种生生不息的“翠竹精神”,正是宁国人创新、创业、创优的真实写照,也是推动宁国率先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凝聚全市发展合力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宁国市大力弘扬翠竹文化,积极倡导勇破勇立的拼搏创新精神、自信自强的艰苦创业精神、竞风竞节的争先创优精神,努力塑造新时代宁国城市精神。
勇破勇立的拼搏创新精神是宁国“翠竹”精神的灵魂。在宁国,没有一条整车生产线,却拥有全国汽车橡胶密封件30%的份额;没有一条家用电器终端生产线,却拥有全国电子元器件20%的份额;没有任何建材资源优势,却诞生了亚洲最大的耐磨材料生产基地,拥有全国耐磨铸件21%的份额,荣膺“中国耐磨铸件之都”荣誉称号;宁国的工业企业很少生产终端产品,但却在末端做得小而精,80%的企业担负了发达地区产业龙头的配套角色,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自信自强的艰苦创业精神是宁国“翠竹”精神的基石。从闻名全国的以夏鼎湖、陈宗明为代表的“四大名旦”,到以金国清、唐新国、周夏耘等企业界“十大金刚”,宁国初步形成了“老、中、青”三代宝塔式的企业家群体,成功研发百余种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60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省、市奖,涌现出“海螺”牌水泥、“凤形”牌磨球、“鼎湖”牌密封圈、“司尔特”牌复合肥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竞风竞节的争先创优精神是宁国“翠竹”精神的价值取向。从安徽省唯一的县级金融安全区,到全省“名牌产品”高居榜首的县级市,从第一个推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运行制度,到率先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均衡化,成为安徽61个县市中第一例;从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到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宁国市先后进入了全国、全省先进行列。
时下,“翠竹”精神正成为宁国全市上下创新、创业、创优的一种力量,一种激励,一面鼓舞人心的旗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不断深入人心,并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动力。
2.打造城市品牌,塑造良好城市形象。城市品牌可以彰显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核心价值,对内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对外增加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宁国城市有三张名片:
第一张,宁国是“自然山水,宜居、度假的创业之地”,致力建设生态环保型的人居城市。宁国是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的源头,境内西津、东津、中津三条河流穿城而过,拥有峰岭地貌的天下奇观青龙湖,有北亚热带东北部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板桥自然保护区,有地球上濒临灭绝的防癌治癌珍稀树种、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天然红豆杉群落。宁国的森林覆盖率近75%,是“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元竹之乡”,素有“长三角绿色氧吧”之称。宁国的国土面积2 48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万、依山傍水的地形地貌与卢森堡相当相似,繁华雅致的都市风情、江南诗韵的田园风光、宛如仙境的世外桃源相兼相容,构成了一幅“东方卢森堡,梦中桃花源”的优美画卷。
第二张,宁国是“多元文化,相融、共生的繁荣之地”,致力建设开放创新型的文化城市。宁国文化底蕴浓厚,东汉建安十三年置县,1997年撤县设市,儒释道文化源远流长,江南商埠文化、徽商文化和苏商浙商文化一脉相承,风土人情与“红学文化”息息相关。宁国民风开放包容,这里是清末的移民城市,在20世纪初就较早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传播,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末曾有3万上海人在此生产生活,形成了“打造创新型城市、构建企业家社会、培育文明化市民”的城市价值理念,其移民文化素有“安徽深圳、中国上海、世界美国”之称。
第三张,宁国是“特色产业,研发、经营的总部之地”,致力建设先进高端型的产业城市。已形成汽车橡胶密封件、耐磨铸件、灯具电容器三大产业集群,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21%和80%,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十强县”、“安徽县域银行业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市”行列,被授予“中国耐磨铸件之都”。
3.弘扬传统文化,增加城市文化厚度。宁国是个移民城市,“土著少,客藉多,五方杂居,风俗不一”。历史的变迁,移民迁徙垦荒生息,儒释道文化、江南文化、徽文化、移民文化、西方文化、上海文化、浙商文化等交融积淀共同形成了宁国的文脉,形成了“开放包容、进取创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有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良好传统,宁国作为一个交通较为闭塞的山区县市,之所以能够在全省率先崛起,靠得就是这种多元文化的软实力,靠得就是创新创业和尊重企业家的良好氛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宁国人愈来愈体会到宁国的现代化事业,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动力,尤其需要立足已有的文化积淀,大力传承和弘扬文化精神。从2002年开始,宁国启动了每年一届的节庆文化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将宁国文化的传统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宁国文化的内涵和符合现展的精神,构建创新文化、和谐文化、生态文化,打造符合时展的核心价值观念。
二、宁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验启示
1.与城市文化相结合,构建城市核心价值理念。宁国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城市的文化,尤其是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和城市精神,体现和反映着该城市的核心价值理论。城市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城市的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应该与城市的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城市文化之中,形成市民的共同认识,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从而使主流价值观通过文化载体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市民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2.与城市形象相结合,提升城市的文化感召力。宁国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支柱,集中表现为城市的整体价值观及市民的价值取向,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优美的城市形象,不仅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创立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位,繁荣城市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富有导向性的城市形象,对广大市民具有激励性,对城市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具体来说,对内应具有凝聚力,对外应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它对城市的繁荣和健康发展应具有引导作用。
一、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群众所掌握的基础性宣传工作。首先,做好通俗化解释、普及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要求易于为人们了解,比如编写简明的教材、出版通俗的读物等。要体现“三贴近”的要求,善于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等形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要求通俗易懂地表现出来,注重以视觉文化感染人。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种舆论媒体特别是新闻舆论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注重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引领社会舆论,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形成舆论强势。各种媒体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做科学发展的促进者、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再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以理服人。比如讲指导思想的一元地位,不能把指导思想自我封闭和孤立起来,颐指气使,要讲清楚一元指导思想和多种价值观念并存的关系,要讲包容性。
二、着力解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们思想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多样、多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否成为人们思想的引领和精神的旗帜,要靠教育灌输。要通过开展多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统一思想认识,解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人的问题。不注重教育和灌输,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就容易各取所需,难以发挥统一思想、凝聚民心的作用。开展思想教育活动,要紧紧把握不同群体的关注点,确立不同的侧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从教育内容、形式到要求都要体现层次性。要抓住重点群体,关键是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以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为重点,增强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以价值范导主体影响人的功效,推动一般社会群体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不断丰富完善的体系,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一个长期艰巨的思想教化过程,不可奢望毕其功于一役。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贯穿其中,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
三、注重加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政策的设计与构建。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可贯彻执行的政策,落实到具体的制度和政策规定之中,通过制度、政策的设计和构建,通过各类评优和奖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纳入制度规范、政策规定、社会评价之中,由此强化制度政策的激励与约束作用。通过制度的激励约束,使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的行为得到鼓励,使各种违主义核心价值要求的行为受到抵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一项举全社会之力的系统工程,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加以推进,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保障,如党内先进性示范机制、党政工团多部门协调领导机制、道德失范矫正机制等等。同时,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各类评优评奖制度结合起来,积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纳入测评标准。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体育教学
作为教育事业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其发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呢?带着疑惑和思考,通过参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师形象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师形象。
二、形成热爱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体育教学教风
教书育人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把体育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这门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体育课程的知识技能,深刻认识课程的内在规律和育人价值,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1.备课时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钻研教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原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渊博的文化修养,研究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把握教材、分析教材、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提前准备好场地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游戏,组织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
首先,我们要和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微笑,一声鼓励,一缕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充满乐观和自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动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教学中,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课堂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创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体育教学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运动技能,更要加强国家有关体育背景、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等的教育。创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体育文化教学的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远大志向,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体系;非正式制度;交易费用
中图分类号:C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005-02
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当代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 C• 诺思认为,制度是调节和约束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而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是指法律、法规、正式合约等;非正式制度则是指伦理道德、意识形态、风俗习惯等。通常, 人们都比较认可并看重正式制度的作用, 而忽视了非正式制度,觉得非正式制度仅起着次要和补充的作用。诺思认为,即使在最发达的经济运行中,正式制度也只是决定人们行为选择的总体约束中的小部分,大部分行为空间是由伦理道德、习惯等非正式制度来约束的。
1.1 国外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
道格拉斯• C• 诺思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一书中,将非正式制度称为“非正式约束”并单列一章专门讨论。他认为,非正规制约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从最原始的社会到现代最发达的社会中,它都存在且发挥着作用。同时,他也承认非正规制度是难以精确描述和研究的。
詹姆斯•M•布坎南指出:“文化进化已经形成或产生了非本能行为额的抽象规则,我们一直依靠这些抽象规则生活,但并不理解这引起的规则。”“文化进化形成的规则……是指我们不能理解和不能(在结构上)明确地加以改造的、始终作为对我们行为能力的约束条件的各种规则。” 人们无意识或有意识地按约束条件的要求行动,在非正式制度和正式制度所形成的框架下追求经济生活的最大利益,从而有效地减少不确定性和降低交易费用。
弗兰西斯•福山在其著作中也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是文化等非正式制度对经济的影响途径和表现形式,它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经济效率。其影响机制在于信任直接影响一个社会的经济实体的规模、组织形式、交易范围和交易形式,以及社会中非直接生产性寻利活动的规模和程度。
1.2 国内学术界研究现状
在国际学术大背景下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土壤中,中国的学术界也对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了探索。
在社会学界,李培林提出了“社会经济结构及其转型”是资源配置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并提出了“社会潜网”的概念,用来解释非正式制度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及社会结构基础。
在经济学界,有一大批对非正式制度与经济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如林毅夫在讨论诱致性制度变迁时,指出了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作用。
樊纲注意到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重视非正式制度,而不是重视“理性化”的正式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这表明了在转型中研究非正式制度安排的重要性。这种传统有利于在某些情况下节省短期交易费用,但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形成现代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稳定的制度结构和稳定的行为预期。这种不追求形式上的“正规化”的实用主义文化可以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对变化的外部环境较强的适应性,但总是小聪明有余而大智慧不足,内耗太多。
张继焦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市场化中的非正式制度,探讨了它如何在转型时期完成对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他注意到中国两千多年来“皇权不下县”的传统,从而也注意到了乡村以及正式制度薄弱而非正式制度起着辅助作用的现实。如果说市场机制是配置资源的“一只看不见的手”,那么应该承认,至少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对资源配置也起着“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综上所述,正式制度以其强制性而得到人们的认可和接受, 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作用, 非正式制度主要通过影响和制约正式制度发挥效力。非正式规则构建了一个氛围体系, 而正式制度如何发挥作用, 发挥作用的大小是由其能否与该非正式制度所构建的氛围相适应来决定的。即正式制度只有在社会认可, 也就是说与非正式制度相容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因此,我们要建立的核心价值体系,不仅要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衔接,使其植根于中国深厚的社会土壤,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而富有生命力。同时,也必须注重与西方优良价值观念的衔接,特别是与近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自由、平等、诚信等观念的衔接,这就是我们这里讨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体系。
2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理解
(1)坚持,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力资源的竞争是市场竞争的焦点。我国目前现状,一方面存在就业压力过大,人才同质化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在很多领域人才相对稀缺,技能落后,知识储备不足,知识水平更新换代滞后。因此,要转变教育导向,发展多样化、专业化教育,紧跟世界潮流、市场趋势。同时,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
(2)社会主义的目标是消除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要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谐。在贫富差距问题突出的今天,我们要修正以前的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理念,这不是简单的杀富济贫,而是要引导和扶持广大中低收入阶层,突破各领域各阶层意识形态的局限性,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脱贫致富,从而减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稳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以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团结统一,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爱好和平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就是所谓的爱国主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逐渐演变为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团结协作,互惠互利,促进公平竞争,达到共同富裕。作为平凡普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尽职尽责是新时代的风尚,是当代的爱国主义。
(4)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有利于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交易环境,以“德治”辅助“法治”维护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团结和谐。经济活动的预期,激起了人们实现自身价值的欲望;在宏观思想层次上,引导社会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体系对经济绩效的影响
3.1 有利于克服“搭便车”
所谓搭便车是指某些人或者团体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从别人或社会获得好处的行为。搭便车是新制度经济学家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他们看来,产权界定不清、外部性、公共物品的存在都是搭便车产生的根源。“任何一个成功的意识形态必须克服搭便车问题,其基本目的在于促进一些群体不再按有关成本与收益的简单的、享乐主义的和个人的计算来行事。这是各种主要意识形态的一个中心问题,因为无论是维持现存的秩序,还是现存的秩序,离开上述行为都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希望以最低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若能搭上“便车”,那么成本就最低,但是这种成本的降低是建立在别人成本提高的基础上的。搭便车的现象越普遍,那么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就越低。从界定产权、减少外部性、加强对公共物品的管理等方面的有利于克服搭便车问题,这些意识形态可以修正个人行为,减少或克服集体行动中的搭便车倾向。
3.2 可以降低市场交易成本
按照科斯的理论,市场交易过程中存在着正的交易成本,这种正的交易成本越低,市场经济运行就越有效率。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成长的时间比较短,与之相适应的非正式制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念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建立起来。人们的思维模式依然滞留在关系经济的层次,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在这一思维模式下遭到很大扭曲。在关系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间的重复博弈均衡被打破,人与人之间信用缺失,合作难以实现,这在无形中阻碍了信息在整个市场上的流动,增加了信息搜寻成本以及其他各项交易成本。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建立在关系经济网络上的交易成本越来越高。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社会共同接受的价值观念条件下,市场主体都遵循相同的道德规范、伦理准则,并且具有较强的制度意识,因而会严格按照市场法规行事。因此,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更能够被预见,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就会因为可预见性的增强而减弱。在内在、外在制度的有效约束和激励下,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不断得到正强化,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因此不断增强,社会信用机制得以建立、扩大、强化,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合作广化泛化。在这种情况下,个人“ 有限理性”的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个人更容易与复杂多变的市场打交道,更易于避免“ 超负荷识别”,从而有效地降低信息搜寻成本;同时,由于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增多,交易过程中的谈判成本、监督成本、协调成本等成本也会随之降低。在较低的交易成本下,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就能够得到不断提升。
3.3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非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问题
即使是在当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里,资源配置也是由市场配置机制与非市场配置机制构成的。例如企业内的一些经济活动、家庭内的大多数经济活动都是由非市场机制决定的。市场配置机制是由供求关系、价格、竞争等因素构成的,而意识形态在非市场配置中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社会主义传统计划经济时期,意识形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起的巨大的作用就是一个佐证,统一的意识形态替代了价格、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而即便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在资源配置方面,市场的效率也不一定比非市场配置的效率高,在各自发挥作用的范围内,非市场配置和市场配置具有同样的效率。日本和联邦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市场配置效率并不比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效率高,但战后两国形成的主体意识对两国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一个佐证。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核心价值体系不仅秉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精华,而且自觉地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同,未来它还会形成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十七大代表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在落实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徐江善、林红梅、张先国)云南、湖北等省的十七大代表在讨论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落到实处时认为,关键要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上下功夫,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云南省文山州委书记李培代表说,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意义报告阐述得十分具体、全面和深刻,关键是怎样贯彻落实,通过什么有效渠道,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四川宜宾市委书记杨冬生代表结合这个市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面临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各种思潮泛滥,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一些腐朽思想陈渣泛起,有些人变得很冷漠,缺失诚信。这些情况给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加了难度。我们既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要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陕西、四川的十七大代表认为,十七大报告提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为我们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出了具体路径,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推广人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新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实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而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在高校主要是通过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进行的。因此,对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和分析,能有效地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学实效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不断努力,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非常高的认同度,然而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理论运用能力却非常低。
从教育部对全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来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1]如2009年调查显示,高校学生坚决拥护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99.1%的大学生对党和政府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示“非常满意”或“满意”等。在荣辱观方面,有89%的大学生不同意“金钱高于人格”的说法等。[2]再如2011年调查显示,当前高校学生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度认同。充分表明当代大学生正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践行者。95.2%的学生认同“诚信是做人之本”;94.2%的学生认同“孝是做人之根,百善之首”,认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高校学生学风良好,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逃课等现象,绝大多数学生明确表示反对等。[3]以上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度是非常高的。
但另一方面,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理论运用能力又非常低。如北京地区信息员在高校听课情况的调查表明,各高校课堂差异较大,尽管学生到课率有了明显提高,但课堂听课率不太理想,普遍存在着打手机、看课外书、说话、睡觉、随意进出教室、吃东西、写作业的现象,明显存在“教”与“学”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4]从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及作业分析中了解到,有不少大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一些概念,没有把理论变成思想的主导、行为的指南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5]大学生今天在高校学习,明天就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也是高层次人才和党政干部队伍的重要来源。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仅仅有基本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认同往往偏重于个人感受和情绪,还未完全上升为理性认识,今后容易产生怀疑动摇情绪以及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相背离的状况。
一般来说,人们对认同的喜欢的事情应该是主动积极的,大学生既然出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非常高的认同度,相应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应该非常高才对。为什么出现了认同度高而学习的积极性低的现象呢·为什么他们不善于运用理论来分析解决问题呢·
基于新媒体背景对当前教学实效性问题的探析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Xin-ping;CHEN Xiao-jun
Abstract: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is the essential embodiment of the socialism ideology.College days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forming the world outlook,life outlook and value outlook.If Marxism don't occupy,other things will do.Therefore, we must innovate the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tern, the mentality and the method, practically transform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as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cientious pursuit.
Key Words: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nnovate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的大学生的精神空间,如果的东西不去占领,就容易被别人东西占领,如果真是这样,对他们未来的影响不堪设想。因此,要巩固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包括当代大学生。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一、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涵义
同志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力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规律和途径,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紧急而又重要的任务。那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呢?
第一,坚持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以为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多年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只要坚持以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各种社会思想的共识基础,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才能增强社会思想意识领域的和谐局面。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指导地位,以作为统领一切思想的基础。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共同的理想是一个民族团结奋斗的目标和追求,没有理想和追求,就没有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摆脱贫穷落后和挨打的局面,走向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的梦想和追求。因此,无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伟大实践,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上,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都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增强了对这一共同理想的信念,从而在客观上形成对各种社会思想观念的指导作用。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不能没有自己的精神。这种精神从历史的角度看,可以是民族精神;从现实的角度看,可以是改革创新精神。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只有改革创新才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勇于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是实现全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每一个时代所体现和倡导的各种精神,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等,其实质都是体现锐意改革进取和勇于创新,都以爱国精神为支柱,体现着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古往今来人类文明之精华的总结,鲜明地回答了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社会主义社会公民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为最广泛地统一当前多种思想观念奠定了基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仍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种深刻而复杂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建立了基本的纲领,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如何抓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观念趋于成型,但仍具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但鉴别力明显欠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那么,如何搞好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他们头脑中生根发芽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思路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我们要用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学生,引导他们学理论用理论,努力成为“青年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选择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学生,激发家国情怀,倡导知行合一,将个体追求融入共同理想之中,健康成长成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我们要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学生,秉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理性报国,做“先天下,常为新”的时代先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实现文明生活的重要基础。我们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形成优良的校园文化,建构和谐文明的大学社区。
第二,教育模式创新。加强思想沟通,学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密切联系同学的优势,彰显辅导员“发动机”与“领航员”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大学生喜欢的网络建立网上社区,促进班级同学多沟通、多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以研讨创和谐,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单一化”向“立体化”的转变。根据学生年龄、专业、兴趣爱好、知识结构的特点,采取风格各异的活动形式,并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专业素质和发展需求,设计不同的培养内容,用耐心、细心、恒心去培养能思想、善行动、有思路、会做事的学生。
第三,方法创新。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确认识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我们正在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工作,丰富学生服务的项目与流程,建设学生成才的第二课堂,以思想政治教育带动综合素质拓展。大学的根本在于育人,学生工作的根本在于促进诸育和谐、德育优先。我们将继续坚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研相长、诲人不倦的优良传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为培养将来社会主义的继承者、建设者而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贵芹,宇文利.学习同志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9期,第5~6页
[2]..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3]..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新华网,20062082311
节前,我有幸聆听了市委党校张德丽教授做的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的报告。报告中,张教授用了大量篇幅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的背景和重要意义,详细的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特点,并对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法和途径阐明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听完报告,我身同深受。我们曾经经历的那个年代,有令人崇拜的雷锋张海迪等楷模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个年轻人的心理都装着我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而每位成年人无不将为人民服务,甘为孺子牛作为人生座右铭;几乎每个人都会背诵《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几句经典文字。尽管我们所经历的那个年代,物质并不富裕,但是我们的精神是极大的满足,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有指南针,让我们从不茫然。在那个年代一切听党话,一切跟党走,让我们从小树立了坚定而正确的政治方向,这种教育根深蒂固意义深远。在听了张德丽教授关于创新文化教育和传播的内容和载体的研究后,我们的确发现,如今着重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让精神层面的发展显的那么的滞后。我们可以想想近十年来,我们有没有一个时代楷模向雷锋张海迪那样深入人心;有没有一本有指导性的读物超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年轻一代广为传颂;我们有没有一种口号让我们一喊起来就热血沸腾,认为人生就应该是这样。
也许有人认为时代不同了,现如今的社会就应该是一个花花世界,就应该不拘一格,只彰显特色,不重视意义。殊不知,被亿万少年推崇的郭敬明,他的小说充满了拜金的色彩,他在回答批评者的时候说,我就是要让年轻人学会怎样花钱,不要再向父辈们那样节俭到头没有时间享受。还有当下最热的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一个宁可坐在宝马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言论被推上风口浪尖,在追求婚姻的选择上两情相悦都被抛在九霄云外,一个“钱”字模糊了年轻人的视线。更有小沈阳的调侃:人死了钱没花了,暗示人们要及时行乐。这样一种大肆宣扬金钱至上及时行乐的思潮,之所以有如此的市场,是因为在传播载体上这个社会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在多样性的时代里,竞争让所谓的特色思想和特色言论跳了出来,而浮躁的人心和主流引导的缺失纵容了这种思想的蔓延,这是极其危险的一种信号,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是时候应该深刻思考一下,这个时代我们应具有的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