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6年,犍为县清溪镇的3个村接收并安置了来自四川汉源县瀑布沟电站淹没区的383户1154名移民。
说起移民,还真是与清溪镇有缘。在清溪镇上,如今还留存有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外省移民的会馆,像湖南和湖北人的禹王宫、广东和广西人的南华宫、江西和浙江人的万寿宫、福建人的后天宫……这些“宫”其实就是清代大规模移民来到清溪镇后集资建立的“同乡会馆”。镇上还有许多当年移民建筑的古民居,像魏家四合院、宁家祠。这魏姓和宁姓人家,就都是从“湖广”移民到清溪来的。2003年12月,在清溪高中校址附近发现了3块清代江西人的墓碑,再次成为“湖广填四川”大移民的历史佐证,并将已经考证的清溪镇移民的来源地扩大到了湖广以外的江西省。编号为1的墓碑,其文清晰可见:魏佐宗、魏佐信为父立碑,其父是“江西赣州府安远县楠水乡太平保人氏”,卒于“光绪辛卯年十二月”(1891年)。从3块碑文记载的年月推断,在“湖广填四川”的历史中,清溪镇接纳自主性移民至少持续了近60年时间。说到“湖广填四川”,也说一说“江西填湖广”。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将徐达攻打长沙,与陈友谅旧部和元王朝残余势力血战4年,损兵折将,最后才于洪武元年(1368年)夺得胜利,确立明王朝在长沙的统治。元末明初这场连年战祸,使长沙百姓亡散,庐舍墟废,田园荒芜,许多地方渺无人烟。于是,明王朝就近从江西大量移民长沙地区(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二省在当时是一个省份,称之为湖广省),并允许“插标占地”。这就是历史上的“江西填湖广”。而在清代前期的“湖广填四川”更是中国移民史上最引人关注的重大事件。1644年,张献忠率领农民起义军入川,12月称帝建立政权,国号“大西”,定成都为“西京”。四川成了四战之地:明军滥杀,清军滥杀,地方豪强滥杀,乡村无赖滥杀邀功,张献忠也有滥杀之嫌。还有南明与清军的战争、吴三桂反清后与清军的战争。在这一次次的战乱中,四川人遭到了惨重的屠戮,十不存一,十室九空,大片田园荒芜,恶禽猛兽出没,景象万分悲凉。
清政府统一政权以后,施行“填四川”的政策,鼓励四川以外省份移民入川垦荒。其实,外省入川来的移民创业很不容易。这些湖南、湖北、广东、江西、福建各省的大量居民奉旨或者被迫迁居,他们怀揣创业梦想,或者经商,或者行医,或者游宦,或者逃荒,过了一州又一府,历经千里迢迢入川来,艰难创业,开始新的生活。新中国的不少四川籍革命元勋和知名政要,大多是清代入川移民的后裔,像陈毅、聂荣臻、杨尚昆的先祖来自湖南,刘伯承、罗瑞卿、张爱萍的先祖来自湖北,朱德、邓小平的先祖来自广东,郭沫若祖上乾隆年间从福建长汀州宁化县迁蜀,其“有”字辈的始祖背着两个麻袋迁移到嘉州务农,到第三代仍然做长工,第四代突然大昌,到郭沫若已经是第六代了。在“湖广填四川”潮流中,湖北移民由川东进入四川内地,有部分从成都沿岷江而下到了犍为。在清溪镇,有一户宁姓移民。据宁氏族谱记载:先世蕃衍于湖南衡阳,而总祠也建于此,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有一支系由江西吉安府莲花厅瓦西坝迁入湖北麻城仙居乡归亭村河东堡,传一十七世,不下千户,故该地名为宁家湾。世传耕读,间有贸易者,因为种植棉花,当时为麻城南部黄州花帮之冠。宁氏入川始祖学铨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将仅有的田土典当制钱6000文后,随花帮入川,定居犍为清溪。现存于清溪的宁家祠建于民国初年,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
在清溪镇,有另一户移民,早先世居江西,祖辈在“江西填湖广”时移居湖北麻城,始自乾隆朝以后100年间,共有12个支系入川,分住在四川9个州县。其中一个支系,在“湖广填四川”前后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夫妇、儿子一家3口,原来在湖北麻城做帮人开荒种地的“山佣”,听到说外省人可以移居四川的消息,他们心中陡然萌生一个梦想,那就是赶快到四川去,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于是背上一床被子、几袋干粮,跨越千山万水,经历千辛万苦,过了一州又一府,来到了四川内地的清溪镇。当时的清溪满目荒凉,人烟稀少,他们连夜用茅草搭建了一座简陋的房子,安顿了一家人的起居之所。在清溪最初的日子里,他们经历了几乎最艰难的考验。“妻子到一个大户人家放牛,丈夫做石匠。但是不久,由于妻子的脚被摔伤,丈夫又得了重病,他们一家人陷入绝境,在集市上乞讨为生……”不过,凭着一家人的顽强精神,他们没有放弃清溪这块可以实现梦想的地方。他们从同乡那里借了几文钱,起早贪黑做起了小生意。从走乡串户的货郎到给殷实人家做佃农,后来又开了一家酒坊,一家人坚持在这个陌生的地方艰难创业,慢慢有了积蓄。之后,儿子娶了当地一个刘姓姑娘为妻。由于一家人的勤劳苦作,节衣缩食,终于买下了3处财产,还建了1间很大的铺子。经过近20年的打拼,这户人家成了入川移民中的佼佼者。
在清溪高中校址附近出土的2号墓碑上,载有“兴仁乡东岗堡周家山”的文字,说明当时犍为县域内是移民的集中地之一,而清溪镇的洛江坝,则是当时移民的小小集中地。由于洛江坝承载人口能力已经饱和,后来的江西移民破除了以同乡同籍聚居的习惯,开始跨过马边河,到周围的山地定居。从碑文的记载分析,清溪镇以至犍为县早期接纳的移民多为单身男性,是试探性的迁移,后来举家迁入的移民才渐渐增多。由于“湖广填四川”的大量移民,改变了清溪镇的人口构成、风俗民情、建筑风格,调整了清溪镇的社会经济状态,也推进了清溪镇历史的发展。
来源:犍为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宋伟编辑:饶欢联系:news@qwxww.cn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