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金融导读:
“四大方面全面对标金融科技公司”!在近日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招行又发出了金融科技转型的新表态。招行是怎么做“金融科技银行”的?
轻金融系统整理了招行金融科技战略值得一读的“十句话”,并进行了简要点评:
1、金融科技是我们(招行)现阶段最核心的工作(轻金融点评:喊口号容易,但是有多少银行能在战略上提到把金融科技提升到“最核心”的位置?如果一家银行不投入金融科技,“你不觉得这个银行相当危险吗?”);
2、招行在基础建设、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结构转型四个方面全面对标金融科技公司(轻金融点评:四大对标方面,是银行内部的一次全方位改造,每个难度都相当大,同时缺一不可);
3、人才招聘向IT、DT人才倾斜,重点引进银行无法内生的、短期内无法培养的高端、稀缺或跨界人才(轻金融点评:都说招人容易留人难,好的机制就是团队稳定最好的护城河);
4、招商银行要在客户身边,你必须要投入什么?那就是手机App,一个是招商银行App,另外一个是掌上生活App(轻金融点评:银行如果要想留“在客户身边”,就要像顶尖互联网企业一样重视App);
5、两个App变成用户最主要的接触渠道,每一个月超过5000万客人拜访过招商银行两个App,这个也成为零售业务最重要的经营平台,有超过一半的理财产品销售和约一半的消费贷款通过App完成(轻金融点评:App的黏性和转化率,已经敌得过线下的“千军万马”);
6、下一步招商银行将加大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最佳客户体验银行,力争在金融服务体验上比肩互联网公司(轻金融点评:你是否在改变,用户最清楚,能否在“金融服务体验”上比肩互联网,取决于上述提到的基础建设、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结构转型等诸方面);
7、我们要改变的就是树立用户导向的文化,创造用户价值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单单地以短期的财务结构论英雄(轻金融点评:用户是最残忍的,感受不到好的体验,没有好的评价,就会选择离开。失去用户的信心,对银行来说是永久的损失。如果真正关心用户,必须敢于牺牲短期利益);
8、是不是跟BATJ合作,就能够进入这个领域?我觉得困难在于你对于科技的理解,以及你的业务在运作过程当中,你是怎么来驾驭,怎么来运用这个科技(轻金融点评:科技只是工具。与BATJ牵手的银行有数百家之多,但最后真正理解科技用好科技的,能做好金融科技的却不多);
9、为什么(银行)在这一轮会输掉呢?最重要的就是,我们以往在科技上的投资,更多的是在账务的体系上的构建,但我们在客户的交互、客户使用行为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上,其实是没有跟上步伐的(轻金融点评:强大的商业银行为何会突然“输给”了互联网?这是整个银行业都需要反思的);
10、我们这个金融科技基金更多地是运用在我们银行业务的创新上面,我们大概有386个项目申报,已经完成立项评审有174个项目,其中投入最大的是跟两个App月活相关,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场景的开拓(轻金融点评:一切为了用户,一切为了App。所以金融科技基金的目标很明确,强调对“创新”的促进,也强调围绕两个App的月活)。
你还可以查阅轻金融此前关于招行金融科技的文章:
招行零售攻守道:为什么这两个数据“过亿”很重要
独角招行:不是弯道超车,而是换道超越
来源:轻金融整理 点评:尚志科
2018年开始,“独角兽”可能不再是科技领域的专享名词,银行也在向金融科技独角兽转型。对此,国有大行的董事长曾有过非常明确的表态。
3月28日,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在业绩发布会上笑称:“近些年来传统银行一直备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现在我们可以说,老银行也要颠覆它们了”。
同一天,中行董事长兼行长陈四清也表示,金融科技不是哪些“独角兽”们的专利品,“我们传统的银行一定会在科技领域里面打一个大的翻身仗”。
在2017年年报中,招行行长田惠宇提出将金融科技变革作为未来三到五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举全行之力打造“金融科技银行”。
近日的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陈昆德、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周天虹、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刘衍波,对招行的金融科技战略进行了详细的披露。轻金融看完颇受启发,索性将发布会内容进行了精简与重新梳理,分享给大家。
每一次银行提出向“金融科技银行”转型,或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都会引起市场热议银行与互联网巨头的金融科技之争。
不过,从招行的表态来看,在金融科技的布局不是“反击”,是银行在新的金融科技环境下的自我颠覆与变革。招商银行认为,“唯一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和颠覆银行商业模式的只会是科技。”金融科技不是目的,仅是一个手段。
从这场发布会内容中,也能体会到一家银行向金融科技转型的决心,值得大多数银行业同仁认真学习、反思。
▌ 战略上:全面 对标金融科技公司
在招行的战略里面,很早就提出了对标互联网公司或者科技公司。如何对标?
招商银行首席信息官陈昆德表示,在具体层面上,招行从基础建设、IT与业务融合、创新机制建设、人才结构转型四个方面全面对标金融科技公司:
1、着力提升IT基础能力。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需要强而有力的投入,在网络安全、区块链等领域加大投入,推动招行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向互联网转型。
2、在业务与IT融合方面,建立IT双模研发体系,引入项目制,形成全新形态的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机制,不断深化科技与业务的融合,提升业务敏捷能力,不断提升组织对于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和服务的持续迭代改进能力。
3、在创新机制体制方面,成立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基金,建立金融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为金融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全面孵化支持。
4、在人才结构转型方面,建立金融科技人才内生培养体系,同时,招聘向IT、DT人才倾斜,重点引进银行无法内生的、短期内无法培养的高端、稀缺或跨界人才。
陈昆德表示,对标的意思是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让银行内部更清晰地知道,在利用金融科技转型的过程中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为什么(银行金融科技)在这一轮会输掉呢?”
陈昆德认为,银行以往在科技上的投资,更多的是在账务的体系上的构建,但在客户的交互、客户使用行为上,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上,其实是没有跟上步伐的。如何跟上?
首先,任何银行的经营必须聚焦到客户,看客户的行为、客户需要什么。
其次,必须要洞察未来科技的方向是往哪里走,才能做出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品、新的服务。
回到客户、回到科技,这两部分能够坚决地投入,而且投入的过程中,需要有试错的机制,还要有一个容忍风险的范围。这正是招行打造“金融科技银行”的重要秘诀。
“是不是跟BATJ合作,就能够进入这个领域?”陈昆德表示,“困难在于你对于科技的理解,以及你的业务在运作过程当中,你是怎么来驾驭,怎么来运用这个科技。”
▌ 金融服务体验: 不以短期财务结构论英雄
在金融科技不断渗透的当下,金融用户被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用户体验,可以说是金融科技最为重视的一个方面,银行要做科技也不例外。
金融科技正让招商银行全面进化,但金融科技不是目的,仅是一个手段。招行表示,其终极的目标是想借由金融科技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下一步招商银行将加大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最佳客户体验银行,力争在金融服务体验上比肩互联网公司。
首先,未来会借由这种移动技术背后的云计算大数据,真正地创新,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银行真正要改变的就是树立用户导向的文化,创造用户价值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而不是单单地以短期的财务结构论英雄。"
其次,以客户旅程地图开展端到端的流程梳理和优化,以客户的视角重新审视客户从最初接受招商银行到购买服务,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
第三,营造开放的生态,实现流量的快速增长。“内建平台、外拓场景、流量经营”的方式,聚焦在场景和App,构建全新、开放的银行服务生态体系,推动招商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向互联网开放模式转型,以领先市场的“客户体验”,构建起招商银行面向未来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发展,招行的金融科技已经有所成效。
第一,从客户到用户,招行服务的边界正在扩大。服务不再只停留在网点或者线上,而是渗透到各个生活场景;服务的内容也将不会自我设限,会沿着用户的金融需求自然延伸。
第二智能服务全面铺开,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到4月底,摩羯智投累计购买规模近112亿元;招行还有另外一项服务,叫智能财富体检服务。摩羯智投以基金为主,智能财富体检服务包含理财产品、各项产品含在里面,日均体检人数达2.45万,带来的财富产品销售金额达51亿元。在智能客服方面,到今年3月底,有69%的客户服务是通过智能客服机器人来提供的。
第三两大App成为重要的经营平台,用户粘性明显提升。截至4月底,“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合计用户数下载量超过一个亿,月活用户数这两个App相加在4月份达到5950万,在每一个月里面,两个App接近6000万的客户,至少进来一次。截至4月底,招商银行App的每日登陆用户数,已经占到全行日均流量的近85%。
第四是组织轻型化的改变,让“轻运营”成为可能。招行从2016年开始尝试在总行远程银行中心,通过数字化的渠道,在App或者是其他的数字化渠道,运用数据智能的能力,直接触达和经营客户,改变以往定义属性的,比如说总、分、支行层层分解经营客户的做法。
“一般来讲银行的采购注重性价比,但是在创新的机制之下,是以创新为目的重构这样的流程,如何能达成创新,我们需要改变什么,我们就去创新一个流程和机制有别于我们正常的机制。”陈昆德说。
同是金融科技孵化平台在项目管理、财务预算、人力资源、法律合规、采购流程、技术支持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变革,打造出高效的创新孵化流程与机制。
第五是Fintech技术能力建设提速,基础设施投入坚决。2017年,招行新建分布式交易平台,提升互联网账户以及交易的并发规模,目前总体核心账务平台峰值处理能力达到3.2万笔/秒。
招行初步构建了混合云架构,采用轻量级微服务框架,现在大概有四分之一,24个百分点的应用移到云集散架构里面。另外一个大数据最基础就是数据湖,数据湖的容量把全行全部收集到服务里面,有3.6个PB,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了通用机器学习的算法库,还有人工智能的运算深度学习。
正是在这些技术基础上,目前招行消息处理的峰值达到141万笔/秒,具备了秒级响应营销和风控的智能化支持能力。
此外,数据是银行的一个重要优势,银行内部数据的真实性、精准度是互联网公司无法比拟的,银行是按照客人经常使用的部分,重新去构建个人化服务的模式。
▌ 超一半理财、一半消费贷款通过App完成
“招商银行要在客户身边,你必须要投入什么?那就是手机App。”陈昆德说。
“你一定要投入科技,为什么?你上手机就是移动,移动就是App,App一定要大数据,一定要个性化经营,因为屏幕实在太小了,手机又是日新月异,而且手机市场已经快成熟了,所以我们银行还不进去,你不觉得这个银行相当危险吗?”
这就需要在战略上,只要客户需要什么,就去经营,这个跟以往经营银行卡是不一样的。
在招行金融科技发展中,一个发力的利器就是“两大APP”,“移动优先”也是招行的重要战略。
目前,招商银行与掌上生活两个App已经变成了用户最主要的接触渠道,每一个月超过5000万的客人拜访过招商银行的两个App,成为零售业务最重要的经营平台。有超过一半的理财产品销售和约一半的消费贷款通过App完成。这能够体现出招行“两大APP”的活跃程度。
“月度、活跃、为什么是APP?”招商银行零售网络银行部总经理助理刘衍波用三个词来解释了招行为什么要重视APP月活。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强调月度?这与个人的金融行为“月度”标签相关:例如工资是月度发放,贷款信用卡等账单是月度,与生活相关的水电煤气等也是月度缴纳。银行的业务,不管是金融场景还是泛金融场景的特征都是月度的。
第二问题,为什么是活跃?活跃表示了客户的黏性,表示他对你的忠诚度和依赖程度,他喜欢你、重视你、依赖你,所以他才活跃。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是App?到现在为止,只有App才是特别能反映出客户体验旅程的载体。
银行在推动手机APP作为金融科技的头部战略时,其背后是手机的支付功能正在全面的替代银行。
“当客户都不携带银行卡的时候,请问银行为什么还不停地发卡?”刘衍波认为,银行要在客户身边,必须要投入手机APP,不管是高频、低频都得经营。而APP的经营一定要大数据,一定要个性化。
为了让客户对招行在身边有更好的体验,招行将分行也提到APP上,会加入每个地区的特色活动。
经营银行卡的客户和经营APP的客户,是不一样的。APP让客户觉得使用简单,但是背后却很复杂,考验的是整个银行背后的科技能力,所以银行必须要投入,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总体来说,招商银行只做一件事情,就是追随客户的脚步,优化客户体验。
▌ Fintech创新基金:一切以创新为标准
在招行的金融科技战略中,成立Fintech创新基金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它究竟如何运作?有什么激励机制?发布会上陈昆德也做了详细的说明。
银行不能直接做股权投资,因此招行的个金融科技基金更多地是运用在银行业务的创新上面。目前招行有386个项目申报,已经完成立项评审有174个项目,其中投入最大的是跟两个App月活相关,还有大数据、人工智能、场景的开拓。
运作方式上,Fintech创新基金也有别于传统的业务思维。首先,该基金必须在科技上有所运用;第二是希望能投资颠覆性的创新产品、颠覆性的商业模式。这个创新基金的使用,一切是以创新为标准重新定义的。
同时招行Fintech创新基金还建立了精益创新的机制,所谓的精益创新,就是用最小的可行产品去试验,小步快走,如果这个试验成功了,继续往下推广;如果试验发觉不对了,然后承认失败,总结学习这个经验,下一次不再犯,或者是把它优化。
▌ 总结:
向金融科技转型,是众多银行经营管理上的重点。但是定目标、喊口号容易,有多少银行能在战略上提到把金融科技提升到“最核心”的位置?
正如招行所说,如果一家银行不投入科技,你不觉得这个银行相当危险吗?
但银行定位为“金融科技银行”,其实质还是一家银行,依然接受严格的金融监管,金融科技只是辅助金融发展的一个手段,其过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如招行所言,开始重新定位自己是金融科技银行,这里面非常关键的是,如何用金融科技手段来经营银行,重新构建一个新的银行经营手法。
“我们金融科技银行的重点是在对标金融科技公司,但是我们不是一个科技公司,我们仍然是一个银行。”招行的动作,或许会给银行业更多启发。(轻金融)
与20万专业金融用户一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轻金融精华干货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