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基础和先导,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工程。近年来,广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正确领导下,加大自治区、市、县三级体校建设力度,深化体教融合,系统推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在较短时间内就明显改变了全区体校长期没落的局面,根本解决了体育后备人才匮乏的问题。
到2020年,全区建有正常训练且有一定人数规模的体校89所(即市级体校训练人数达200人以上,县级达100人以上),比2015年的16所增加5.5倍,全部89所体校与114所小学、114所中学实现共建联办;全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达23326人,是2015年4600人的5倍多。在2019年第十四届自治区运动会上有87人破46项广西青少年比赛纪录,是破纪录最多的一届,一大批有潜力的年轻运动员脱颖而出。
近日,记者跟随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开展的青少年体育走基层活动走进广西,先后走访了桂林市榕湖小学、桂林市体操学校和桂林市第一中学,实地观摩了基层学校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在实际落实体教融合中的自主探索与创新。
桂林市榕湖小学:多彩体育活动 促进全面发展
为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桂林市榕湖小学以体育节为契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田赛、径赛和民族运动会,为参加秀峰区、桂林市运动会选拔人才。学校现有21名专职体育教师,每周开齐开足四节体育课。
学校的特色体育活动——榕宝健身时间,每日下午从2点到2点半,组织学生们在操场上进行网球、跑步、跳绳、足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身体锻炼。
为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热情,学校还组建了篮球队、足球队,常态化开展班级球赛,校园联赛,扩大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通过与英华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合作,开展足球进课堂,确保每班每周有一节足球课。英华青少年足球俱乐部创始人黄锦阳谈及与学校的共建合作时表示,俱乐部进校园,有助于让更多孩子接触到足球项目,并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感受足球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更多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桂林市体操学校:培养后备人才 开展体育扶贫
桂林市体操学校成立35年来,先后向各级优秀运动队输送了200余名运动员,61人获得“运动健将”称号,曾培养出莫慧兰、颜玮霞、侯卿、魏鹤、秦勇等8名世界冠军。
学校自1999年起与广西女子体操队开展共建,助力广西体操女队取得20多年来的突破,2017年至今参加世界赛获2银1铜,参加全国赛获得14金19银22铜的成绩。
据副校长柯志鹏介绍,为推进贫困地区体育健身活动,帮助贫困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传授科学健身技能。在2020年9月,学校组织了众多体育冠军、优秀教练员在校党支部书记黄卫青的带领下深入定点帮扶贫困村灌阳镇秀凤村开展体育扶贫活动。近些年,学校还吸收了10名贫困学生,并为其减免学费,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因此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为教育脱贫之路走出了体操步伐。
桂林市第一中学:引入社会力量 探索体教融合新模式
桂林市第一中学是桂林市体育运动学校共建联办的优质公立中学、全国足球特色学校。通过引入社会力量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帮助学校组建足球、篮球、航模学校代表队。近年来,桂林市第一中学输送了30名运动员到广西体育运动学校和广西优秀运动队。
为完善学校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学校成立了“桂林市第一中学体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书记担任组长,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教务处主任、体育教师为成员,专人负责,规范学校体育工作,并将教师课后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和体育训练活动纳入课时。
全员抓体育,全员参加体育,全校热情高涨,体育工作形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校长李山表示,学校的理念是合格教育和特长教育并驾,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齐驱。通过创建体育特色学校活动,使校园内焕发出了勃勃生机,通过体育知识的普及和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学生的体质明显增强,运动技能也获得很大提高。未来学校将在体教融合的理念指导下,继续抓好青少年体育,为实现体育强国而努力。(图文/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