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欣,71岁,家住闵行区龙吴路5530弄吴泾小区。六七岁时他跟父母从市区来到吴泾,当时一家6口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一居室,现在和爱人住的是改扩建后的两居室电梯房。
60多年里他历经6次搬家。“除去下乡插队的近10年,越搬房子越大,居住条件越来越好”,阿欣说,在吴泾工作生活了几十年,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阿欣家现在是两居室的电梯房
“当时买米都要跟着母亲走很远”
阿欣第一次搬家,是从市区搬到吴泾小区。吴泾小区建于1958年,是当年吴泾“五朵金花”的职工住房。那年他7岁,跟着父母从市区搬进了小区3号楼,在吴泾小学读二年级,当时父母都是吴泾“五朵金花”相关企业的员工,厂里给他们家分了一套一居室的房子。
在阿欣的记忆里,20世纪60年代初的吴泾小区周围都是农田,“印象最深的是买米都没地方买,要跟着母亲走很远才能买到米等生活必需品。”谈及往事,阿欣记忆犹新。虽然周围荒凉,但小区内部算得上“高档”,环境很好,还有景观,小桥流水的设计让他印象深刻,“用现在时髦的讲法,我们小区那时就已拥有了配套的‘口袋公园’,后来小区里开始有商店,买东西要方便些了,商店就在现在的小区菜市的区域。”
阿欣是家中长子,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一家六口挤在小小的一居室,孩提时代还好些,等家里的孩子都进入青春期,住起来就很不方便了。“当年都是两三户人家合用厨卫,我们兄弟姐妹几人睡上下铺,家里条件很一般,回头想想很不容易。”
阿欣是个喜欢读书的人
17岁那年,阿欣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离开上海去往安徽,这也是他第二次搬家,在那里生活了近10年,住的是村里提供的知青宿舍。10年当中,上海吴泾小区的家也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时我妹妹已参加工作,单位看我们家人多,住房面积确实太小,就给我妹妹重新分配了一套房子,是个二居室。我们一家人就从一居室搬去了二居室,还在吴泾小区,搬去了15号楼,原来的一居室就退还给父母的单位了。”
从安徽回到上海的第三次搬家,就是搬进了同小区的15号楼,依然是跟着家里人一起住,虽然当时随着大家对住房的需求变多,吴泾小区加盖了很多楼,但是人均住房面积依然很有限。
“做人做事,踏踏实实准没错!”
在阿欣的讲述中,他多次提起过“责任”“担当”等字眼,这和他的经历密不可分。不管是“上山下乡”时期,还是后来回到吴泾镇参加工作,再到后来娶妻生子,他都认准了一句话,“有责任心才会有担当,做人做事,踏踏实实准没错。”
在安徽下乡时期,阿欣跟着生产队一起务农种地,后来因干活认真很少出差错,他又开始负责记账。上世纪80年代初,阿欣返回上海,刚回到上海那段时间,他的工作是搬运工,“我干了6个月,也不偷懒,就认认真真干活,很快工作能力被认可,后来就去了母亲之前工作的厂子上班了。”
得益于过往记账的经历,阿欣在厂里做了财会工作,他自学了大量财会知识,确保工作技能跟得上厂里的需要。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因酷爱阅读,阿欣自学了多个学科,儿子考上大学后,他把儿子的商务专业书籍也拿来看。
看书太多,导致眼睛出了问题,视网膜脱落令他视力受损,阿欣的工作岗位也从会计换成了仓库记账员。“岗位调动很正常,但我认为在不同岗位都得尽自己最大努力。”阿欣很坚定,当时他把仓库管理得井井有条,还配合厂里完成了一些仓库硬件软件升级,工作能力突出。
1982年的结婚照,当时没有彩照,彩色为手工描绘
1983年这一年阿欣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结了婚,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单位分了一套在永北小区的一居室给他,阿欣也迎来了他的第四次搬家。
有了孩子后,小两口的日子愈发忙碌,妻子当时在离家很远的一个厂子做缝纫工,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就要三四个小时,阿欣每天早上把孩子送去外婆家,晚上下班再接回来,这样一直持续了几年,直到后来妻子的工作调到家附近的木材厂才没那么折腾。
“刚结婚时我还很担心,我能经营好家庭吗?现在回过头看看,我们的小日子过得还算不错。”阿欣笑呵呵地说道。
“住得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舒心”
第五次搬家是在1991年,那年阿欣的儿子即将读小学,读的也是他的母校吴泾小学。这次搬家,他们从不到15平方米的永北小区又搬回了吴泾小区,住在96号楼,一住就是30多年。这套房相对宽敞不少,但厨卫依然要几家共用,早晨起来排队洗漱、做饭都要轮流、夏天想冲个凉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邻里间还经常因为水电费分摊而有矛盾。
“那时就盼着这住房条件能不能改善改善,直到2020年左右小区旧改消息传来,生活又有奔头了!”阿欣说,尽管小区改扩建是好事,但一开始推进并不容易,业主都有自己的需求,怎么改、如何改,改造期间怎么租房等问题一个接一个。阿欣的妻子是楼组长,热心小区公共事务,于是老两口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来进行邻居动员工作,最终,2021年7月,阿欣家所在的96号楼成为吴泾小区第一幢100%签约的楼栋。
盼望60多年的煤卫独立成了现实
2023年9月阿欣和妻子搬回改扩建后的新家,这也是他的第六次搬家。独立的厨卫,增加的面积,便捷的电梯都让他们赞不绝口,“我这套是我自己给的设计方案,看到最终样子真的太满意了,住起来太舒心了呀!”
有电梯了,上下楼方便很多
如今,阿欣和妻子已退休多年,退休工资让老两口衣食无忧,儿子成家立业,也住在闵行,经常带妻子孩子回家看看。阿欣依然还是很好学,这些年出于兴趣还自学了经济学、心理学等,加上能够享受国家的好政策,他对当下拥有的一切都很满意。而他视为珍宝的藏书,随着搬进新家,也有了归宿,原来一摞一摞堆在墙角,现在整整齐齐摆在书柜。
家里的老物件承载着妻子工作的印迹
记者注意到,阿欣家里有台颇有年头的缝纫机,静静地放置在窗前,能看出被爱护得很好,过去的很多年,它都是妻子的生活好帮手,密密的针脚从机器里穿行,缝出来自家的温暖。窗外,时光的针脚从这里经过,一刻不停地记录着吴泾“五朵金花”建设者的家园记忆,这记忆来自过去,而光芒将驶向远方。
记者:臧尊 崔松鸽
初审:汤婧娴
复审:林心怡
终审:王婷婷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