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脚步带着我走进了山西那片古老的大地,它不同于我们去年到过的河南,河南是中国历史上八大古都之首,历经过十三个朝代,两百多位皇帝,曾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之地,国中之国。而山西多元化的历史文化中,没有河南那么显显赫,,富有和堂皇,但它却是华夏民族的根和血脉所在,是寻根文化的发祥地。它犹如山西洪洞的那棵千年大槐树,把根深深地扎进土地中,而它的繁枝绿叶却延伸到了四面八方。尽管如今的大槐树已不幸死去,主干也斑驳淋漓,但它依然挺拔不屈,寄生物种爬满残存的树枝,仿佛给了它新的生命。千百年中大槐树曾目送多少因贫穷和饥饿,以及官府强迫移民而离乡背井的黎民苍生,也许它太累了,不堪重负,承受太多,死去虽令人惋惜,但也让人肃然起敬。
大千世界,人之有姓,与生俱来。每一个民族,每一种姓氏,每一个家族和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来龙去脉,都有他的根系所在。从小到大常听父辈们谈论各自的根,说他们的祖辈来自何方何地?比如“湖广填四川”,据说历史上的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四川由于连年战乱,导致人口急剧减少,中央政府及地方官府采取了移民措施,其中以湖广行省为最多。八大王张献忠的起义军和清军入川,导致更惨烈的屠杀,致使四川人口再度大幅减少。后清政府建立,为恢复四川经济和人口,清政府组组织了更大规模的移民,其中主要来自湖广地带。从父辈那里我知道了原来我们都是湖广移民的后裔,还记得有前辈对我们说:“要知道你是否是湖广填四川来的,伸出你的手臂,看看肘弯处是否有一条线。因为当时从湖广到四川的移民,都是由官府绑着双手强行送往四川的,故而这些人的后代儿孙们肘弯处都留下了痕印。”我们伸出手,挽起衣袖一看,手肘处果然一条像绳索捆绑后留下的印迹,我们至今深信不疑,我们的祖籍在湖广。
山西的寻根文化世界驰名,尤其以洪洞大槐树为代表,成为了全球华人寻根祭祖之圣地。在洪洞大槐树,我读到了一行文字:“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具有史记载,因连年不断的战争,致使河山破碎,满目疮痍,死伤无数,人口急剧减少,好多地方成了无人区。明太祖朱元璋历时二十多年战争推翻蒙元统治,恢复汉家江山,其间死亡人口无数。为了恢复农业生产和发展经济,不让国土大片荒芜,洪武年间,朱元璋采取了大规模移民举措,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移。五十年内十八次强制移民,地域涵盖全国各地,移民总数达百万之众,涉及姓氏一百多种。明朝时期经山西洪洞大槐树走出的移民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时间之长、影响力之深,在世界移民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远离故土的人把根和魂留在了这里,从而成为了后世无数人心中的故乡,有了叶落归根的欲求,有了回归家园的梦想。可能这就是寻根文化的萌动;是人们在潜意识中发至内心的渴望;是灵魂的企盼;是亲情的遥祝。
世间的许多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相辅相成,战乱后大规模移民,似乎成了当时统治者的的一项重大国策,但正是因为移民,平衡了人口不均的矛盾,让荒废的地区有了人脉,有了活力,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移民是一种交流和融入,不仅是生产与生活,比如农耕、建筑、刺绣、手工艺纺织等,更多的是广义的文化融合,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文化的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山西是上古时期尧舜禹建都之地,被喻为华夏文明之光升起的地方,因为移民,把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传播全国各地,从而促进了民族的发展繁荣。
在洪洞大槐树下,我们有幸观看了再现当年移民原型的场景剧表演。穿越数百年前的历史时空,我们看到了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百姓,在官府兵佣的强迫下,走上了移民之路,他(她)们的手被绳索捆着,然后一根长绳把所有人连成了一串。怀抱婴儿的妻子悲痛欲绝,年迈的母亲哭瞎了双眼,生死离别的弟兄将小铁锅摔成两半,一人一半随身带走,便于以后见面相认,一个个原本好端端的家庭,就这样被撤散了。这些人自己也不知道将会去到何方?前路茫茫,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他们在异地他乡被强迫劳作,开荒种地,以后又安家立户,结婚生子,身处异地,心在晋城。移民是残酷的,是非人性的,统治者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会顾忌百姓们的利益,不然哪会有“千古兴亡,百姓幸苦”的词句。
中华民族自古讲究叶落归根,而寻根文化的兴起,除了传统的,也是人心所向,更是现代文明的产物。盛世兴文,山西的寻根文化无处不在,发掘历史的,打造现代的,“大槐树”、“靖祠”、“中华第一门”“司徒小镇”......寻根文化吸引了海内外华人的好奇心和寻根的强烈愿望,成就了山西的旅游业和经济发展。在山西,足迹所到之处都能感受浓浓的寻根氛围,让你情不自禁参与其中,总想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还记得那天在大槐树寻根,我们一行人来到了一堵高大的屏风前面,墙体上有两幅扇形的姓氏图案,大家欣喜若狂,都睁大眼睛找寻自己的祖姓。每个姓氏下面是一句由姓氏开头的成语,比如我姓田,后面是“田园阡陌”,同行的大多数人找到了自己的姓,少数人没有。有人开玩笑说:“没有姓的就跟我姓哈,我就是你们的老祖宗。”爽朗的笑声洒满一园一路。走进“祭祖堂”寻根,在数百个姓氏中找到自己的姓和姓氏的来源还真不容易,好在有寻导员指点,我们很快就找到了自我姓氏,并追根溯源,知道了自己根系和源头。
寻根归来,心灵似乎有了一种慰籍,我是有根的,寻导说:“田姓是‘舜’所属的支系。纵然“舜”是上古帝王,而我是一介贫民百姓,又是湖广填四川,但我依然感到荣耀。常言道: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天下百姓千千万万都是炎黄子孙,有了根,我们的心不再漂泊浪迹,我们为根和希望而活着。
作者自我介绍:田诗贵,退休教师,平武县、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出于爱好,本人退休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已在《10号茶坊》等相关文学网络平台发表多篇习作,已出书刊《平武民俗故事》、散文集《远行的路》、新诗集《人生——那一路风景》。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