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简介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课程构建以课堂教学、体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融合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主渠道作用。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着力设计“理论讲授 + 体验教学 + 实践教学 +智慧树网络课程”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授课方案,授课中我们融入思政元素,结合中国本土文化特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心理调适方法的同时,强化学生对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生命意义、豁达胸怀、高尚情操的正确认知,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学生理想信念,积极传播正能量。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案例
案例1:讲好中国故事,筑牢责任担当,培育积极心态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生命教育章节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讲述自我意识的概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生命的意义等内容使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在这两章节的课程设计中使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英雄人物事迹和感人故事作为授课素材,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育学生的积极心态,树立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观念,同时,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小我融入大我,发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在事迹和故事中不断深化认知,内化认同,外化于行,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担当。
案例2:融入体验教学,增强内化认同,培育友善社会
“当我戴上眼罩的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暗了下来,很没有安全感。但是我不停地告诉自己,我要信任我的同行伙伴,虽然我刚刚认识他。” 这段情景是在讲授“人际交往”章节时学生的真实反馈,本节的教学目标是教会大学生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而在人际交往中“信任”尤为重要,为了使学生有深刻的体会,本节课程采用体验式教学,通过设计“盲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体验人际交往中“信任”的重要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学生信任感,还可以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不断形成友善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
案例3:完善实践教学,发展高级思维,促进全面发展
本课程以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为目标,持续提升课程的质量水平。首先,借助“心理微视频”的形式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通过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其次,引导学生通过拍摄“心理微视频”更好地与自己、他人和社会对话,同时,在课堂上会分享学生制作的心理微视频,通过该形式使课程体现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让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最后,由于心理微视频主题的广泛性,使该课程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和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对老师的备课和学生的课下努力有较高的要求,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培育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境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语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心理育人中的第一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矿藏”,该课程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遵循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持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一步提升课程质量。
编辑:王静
审校:李瑞宁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