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福建厦门“跑步爱上一座城”马拉松大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日本等41个国家地区近3万人参赛。比赛当天参观游客超2万人,期间产生的住宿、餐饮、纪念品等消费相比2019年的7400万再创新高,可以说是一场体育赛事拉动了一座城的消费。
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旅游,起源于1857年英国人成立的登山俱乐部,之后各国相继效仿成立相关俱乐部。20 世纪初期,国外的体育旅游开始逐渐具有规模性。
一)我国体育旅游,按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
1.萌芽阶段
以宫廷狩猎、蹴鞠活动、龙舟竞渡、游学等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为典型代表。
2.兴起阶段
以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大型赛事为主。
3.发展阶段
以第八届全运会为起点的大众体育运动休闲。
4.快速提升阶段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体进入以体育场馆、体育公园建设、体育用品开发、体育赛事举办等为主。
当前随着全域旅游的大发展,迎来了以体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时代,体育旅游的春天已经悄然到来。
二)构成体育旅游的三大要素:
1.体育资源是核心
比如欧洲有曼联、皇马的门票资源,才能把游客吸引过去;比如阿里体育有跟梅西、C罗共进晚餐的资源,构筑其高端、定制化的私人体育旅游。
2.旅游消费是根本
单纯的体育运动,不与旅游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寄相结合,未产生旅游经济价值,比如说公园里或者小区广场上的健身、乒乓球等活动,便不是体育旅游。
3.产业融合是方向
即必须有核心的体育资源特征、必须有旅游的产业要素,两者跨界融合,缺一不可。
一)“体育旅游+文创
常见的业态有五种类型:
二)“体育旅游+乡村”
体育搭台,乡村旅游唱戏,根本在于扶贫、富民。
不断探索优化的“全民健康运动+ 精品赛事 + 户外基地 + 扶贫”一体化运作模式,通过入股经营,使当地村民从景区的收益当中获取收入;
参与景区建设,通过务工增加收入;
通过售卖农特产品来增加收入。
贫困群体拥有更多在家门口就业、创业的机会,使“体育 + 旅游 + 扶贫”成为脱贫模式的典范。
三)“体育旅游+竞赛”
一场赛事点燃一座城。
主要常见的业态类型为两大类:
一是专业竞技赛事,如亚运会、全运会、奥运会等,这些赛事虽然在特定的一座或几座城市举办,但可迅速成为周边乃至全国性的热点,大众的关注度与参与度均在短时期内达到顶峰。
二是运动节会形式,更加注重大众的参与性,如创办于2014年的“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在中国首次将海洋文化与自行车运动结合,是中国规模、水平均居前列的国际自行车赛事之一,于每年6月在中国唯一对台交流合作实验区、中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平潭岛举行。
四)“体育旅游+景观”
体育场所即为旅游吸引物。
属于初级融合,不改变产业原有的形态,没有形成新的业态,主要是体育公园、体育地标性景观、体育场馆等诱发出游客出游欲望,比如众所周知的北京水立方、鸟巢,云南海埂足球训练基地等。
以北京鸟巢为例,截至2020 年2 月,十二年接待游客总人数超过5600 万,平均每年超 450 万人次,举办各类赛演活动400余场次,年旅游收入超2.5亿。
与普通旅游客群市场不同,体育旅游的客群市场具有年轻化、高消费、高学历的特征,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
选择体育旅游产品的游客以白领和学生为主,占到市场份额的 80%;
在花费上, 15% 的游客消费在 2000 元以下,45% 的游客消费在 2000 至 4000 元之间,28% 的游客消费在 4000 至 6000 元之间,12% 的游客消费在 6000 元以上。
产品选择偏好以户外徒步、场馆健身、观看比赛、限量体育用品为主,品牌忠诚度高,具有典型的粉丝效应。
福建的体育旅游产品构建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体品产业资源优势,借助全省范围内优良山水资源等生态环境,构建涵盖运动主题公园、体品文创产业园区、滨河健身绿道、体品文创商品等在内的产品体系,通过 IP 品牌的植入、大型赛事活动以及体品文创商品等迅速引爆市场,实现其经济效益。
此外,还需用跨界的思维提升体旅融合发展活力,体育旅游的发展必须秉承“开放、融合、创新”的理念,一方面加强产业及资源之间的融合,整合当地文化、乡村、温泉、生态等资源,形成“体育 + 旅游 + ×”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要用更加国际化的视野引领本地体育旅游的不断创新,比如国际赛事、国际体育名人的引入以及国际会展、国际体育旅游赛事的参加等,培育体育旅游自身发展的持续动力。
部分数据来源:
【1】国家体育总局 破解奥运场馆持续运营难题 “鸟巢”“水立方”走出探索之路
【2】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官方网站
【3】智搏体育官方网站
【4】《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