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指出,“要针对人口变动态势,做好超前谋划和政策储备,促进人口自身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多地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引起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重点。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全睿娴女士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洞察寻找人口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了一些人“不愿生”“生不起”“养不起”等背后的问题,并针对我国人口出生率“三连降”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此,期盼我国的人口发展能够进一步科学规划,群策群力构建家庭及全社会和谐氛围,促进人口的均衡健康持续发展,保障人力资源的足额供应,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运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坚实基础。
一、正视数据背后的人口问题
2017年至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已经“三连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的出生率仅为10.48‰。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49年到2018年的出生率最低值是2010年11.9‰。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如果扣除二孩生育堆积,自然生育率仅为1.1左右。
以上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出生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多地出现负增长的现象。就目前来看,我国人口出生率“三连降”背后的问题错综复杂,应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调查和分析,才能找出根源所在并对症下药。
(一)、从城乡规划的角度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城乡规划不科学或不合理的问题逐步浮出水面,突出表现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社区公共配套设施、生活设施相对于社区人口的正常需求比例来说,存在普遍性失调和缺位,一、二线城市更甚。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养老院、医疗机构等方面配置严重不足,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正常需求,城乡居民不得不远道上学、远道就医等,从而造成了“上学难、上路难、就医难”等局面。这无形中增加了城乡居民的工作、生活、学习、时间等成本,消耗了育龄夫妻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自然也消耗了不少育龄夫妻的生育意愿,增加人口出生率下滑的几率。
(二)、从市场竞争、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的角度看: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其中不乏行业与行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乃至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包括人事变动、职务升迁、薪金报酬变化等,均会因生育孩子的问题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此一来,难免使一些工薪阶层的未婚人群、已婚育龄夫妻身心疲倦,担心难以应对和适应竞争环境变化,从而导致“厌婚、厌育”心理。
跟随改革开放、城镇化快速发展步伐,大量农村劳动力为了改善生活、增加经济收入,不得不离乡背井进城务工,紧张的工作节奏,有限的经济收入,使进城务工人员既要供养留守在家乡的老人和孩子,还希望得到一处稳定的居所在城里安家,为此不得不省吃俭用,日以继夜努力拼搏,想方设法多挣钱,哪还有多余精力、时间和资金考虑生育问题。考虑生育的人少了,出生率自然就降低了。
纵观世界发展历史,随着经济水平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追求个人享受欲望的提高,生育欲望也会随之下降。在经济发达的欧洲和日本等国,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加,婴幼儿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负增长现象普遍出现。而在中国,也难免会经历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那样的覆辙。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我国高度重视并做好应对措施。扭转人口负增长,保障人口红利,推行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让家庭自主生育将是必然趋势。
(三)、从社会治理体系的角度看:
1、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交通工具的多样化、便利化,使人口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人口的管理难度也随之加大,给社会的治安环境埋下了诸多的隐患。拐卖人口、人口失踪、伤害案、命案等时有报道,由此引发了城乡居民的不安情绪;与此同时,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条件的改善及人口密度的加大,汽车、电动车等车辆数量不断增加,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交通安全隐患、社会治安隐患的双重压力,使得接送小孩上学放学成为不少家长不轻的负担。
再说,上班族上下班时间与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上学放学时间不一致,更是加重了家长们接送孩子的负担,严重影响了育龄夫妻的工作和生活,让家长们疲于奔命。尽管放开“二胎”甚至“三胎”,也难以让相当部分的育龄夫妻产生再生育的欲望。
2、房价、医疗成本居高不下,是横亘在育龄夫妻面前的一大牵绊。
众所周知,中国的房价居高不下,令一般工薪阶层人士难以承受。目前七亿人负债生存(虽然我国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数据到底有多少人负债,但我们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小额贷款公司、P2P贷款、网贷、民间借贷、信用卡透支等数据进行推断,综合以上各种负债类型,并排除其中的重叠部分之后,保守估计我国有负债的人口数量至少达7亿以上),这其中为数不少是“房奴”,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医疗成本,同样让很多家庭、很多人难承其重。到医院看病诊疗,不论是大人小孩,不论是有病没病或者病大病小,医院往往需要“惯例”“排查”式地去给人检查病情,收费的项目众多。看病的人一拿着付费单子往往都会一脸宅异。要是谁家中一旦有一个重大疾病的患者,几乎要倾尽所有甚至倾家荡产去治疗(能否治愈且不论)。如果家中有老人孩子都要照顾,哪有钱和精力顾及?高昂的房价、难以估算的医疗成本,使一些人产生“恐婚、恐育”以及“不愿生、生不起、养不起”的思想,就不足为奇了。
3、户籍问题是妨碍生育的一道屏障。
户籍问题是妨碍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读书、生活,以及大学毕业生进城工作、结婚、生子的一道屏障。因为学生读书按户籍分配学校,户籍不在当地的儿女或是难以上学,或是要高价上民办学校,这对于收入有限的夫妻来说是难以支撑的。这迫使已到学龄的儿女,不得不与父母骨肉分离,回到原户籍地的乡镇读书。这样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由于看管疏漏,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故。有媒体报道几个兄弟姐妹服毒一起自杀等悲剧,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与此同时,因为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一定程度上出现性格孤僻、不爱说话、冷漠等不健康的心理,这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产生了不良的影响,也充分暴露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体系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漏洞,反映出各省市、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理想,不完善。为了避免自己将来的孩子“养不好、管不了”,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及在当地没有户口的大学毕业生产生“不敢生、不想生”,甚至产生“厌婚厌育”心理。
(四)、从教育环境的角度看:
1、除上述城乡规划不科学不合理因素,导致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医疗机构等配套设施不对称不匹配之外,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以及攀比之风和竞争心理的日益加剧,同样不容小觑。不少家庭为了保证自家小孩得到较高水平的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惜通过各种关系和重金让自家的孩子上名牌学校,而这无疑给不少育龄夫妻增加了经济和心理上的压力。尽管放开了“二胎”, 很多育龄夫妻还是不敢多生,人口出生率也就难以达到国家预期的水平。
2、腐败及公益事业过度商业化。养育一个孩子成本太高,让育龄夫妻望而却步,造成“不敢生,生不起,养不起”的局面。大多数农村到城市,都会设有几乎免费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所,学生读书成本极低,在偏远的农村也会有赤脚医生为老百姓上门服务。
但改革开放以来,从怀孕生子、入托入园、读书所付出的费用难以计算,成本极高。幼儿园、学校以及医疗机构等公益性的事业不断的商业化。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不少家庭并没有感觉到义务教育带来的轻松或经济上的减压,而是倍感压力山大。原因何在?在于教育风气不正,在于部分老师为了一己私利,在学校课堂上该讲的不讲,或故意讲得不清不楚,找机会私设课外补课班,额外收费。谁交费给老师就给谁认真辅导,被辅导过的学生成绩就自然会有所提升;谁家会送礼就对谁家的孩子偏心。迫使家长不得不交补课费或找关系送礼给老师或校领导等,进一步加剧教育的不公平和助长腐败之风的蔓延。如此,增加了学生、家长们的经济负担及心理负担。从学生的座位调整到课堂上的讲课,甚至批改作业、试卷打分等,无处不体现出部分老师为了一己私利、为人不公的所作所为。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解疑释惑,本是老师应尽的职责,但利益面前,一些人的价值观却发生了偏移。除了教育不公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增加学生家长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之外,更为严重的是,此类老师的所作所为会有形无形地影响到学生对是非美丑的判断,出现种种不健康心理、扭曲心理等。师德的缺失,直接败坏教育风气和社会风气,为国家未来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埋下隐患,在学生的人生之路添加了负面的元素。
多年来,家长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儿女相当一部分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孝心、爱心和责任心。如果为人师表的老师都自私自利、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又怎么可能培养出有爱心、孝心和责任心的学生呢?受社会腐败之风的侵蚀,学校和老师毫不例外也会受到污染。学生素质培养除了家庭就是学校和社会,而学校和老师的不正之风对学生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面对教育环境中存在的种种不良风气,家长们和学生除了无可奈何,也无力改变。学生和家长们的心理和经济怎么可能轻松?于是,一些家长疑惑再多生养一个会不会也是“不孝子”?因此对再生育“二胎”缺乏信心。
(五)、从意识形态、人文环境的角度看:
1、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传统封建思想的“男尊女卑”、“三妻四妾”,与现代女性经济独立、自由平等的文化倡导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交织的矛盾,以及与女性要求公平平等和尊重之间的冲突,导致男女之间的不和谐,是造成大量尤其是高学历大龄女性不想结婚的原因。
另一方面,因受到传统男权主义及腐败思想的影响,一些企业老板及腐败官员有钱或地位提升后便抛妻弃子,对原有家庭缺乏责任心,对儿女的成长几乎漠不关心,甚至于不闻不问,这种有形无形的负面影响,势必造成下一代未婚子女对婚姻的怀疑和恐惧,从而导致“恐婚”现象出现。
2、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大多数家庭只生一到两个孩子。一方面,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对父母极度依赖,另一方面,儿女也成了父母的心理依赖。只生一个女儿的家庭,女儿长大到了该出嫁的年龄,可父母还是舍不得让女儿出嫁,害怕女儿出嫁后失去唯一的依靠。作为家中的独生女因为从小娇生惯养,即使已经出嫁了,也会因夫家一点点小矛盾闹离婚,重回父母身边。这种类型的人已不在少数。
受传统“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儿子在家更受欢迎,都是家庭的轴心,全家人围着转,作为儿子的根本不用为家里的事操心,自然缺乏家庭责任心。待长大到了结婚的年龄,却因害怕结婚后要承担家庭责任而不想结婚,从而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出现“恐婚、畏婚”心理,增加了大龄单身青年的堆积。
互联网、移动通讯、社交平台等高度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愈发频繁,加上紧张的工作节奏,不管是未婚、已婚或独居人群等,精神文化上都有了足够的依托。一天24小时几乎已经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占据,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考虑个人和家庭的问题。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日子过得太快,逐渐堆积出越来越多大龄未婚及独居人士。
信息的发达,交通的快捷便利,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交流和交往,随着经济条件的进一步改善,相当一部分已婚夫妻对家庭的依赖度、关注度、责任心降低了,追求个人自由和享受,从而引发了离婚率不断攀升,独居人士、单亲家庭随之增加,进一步促进整体生育率的降低。(据民政部统计,截止2018年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独居人数已达7700万人)
3、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善,经济水平的提高,现代的年轻人越来越有个性,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的自由和享受,过上自己所谓的快乐幸福生活,不想走上一代的老路,尽管已经结婚多年也不想生孩子,变成了丁克家庭(据一项社会调查数据显示:丁克家庭已经突破60万)。还有相当部分已婚男女以自我为中心,因小小的矛盾就闹离婚,以至于某些一线城市的离婚率占总结婚率的50%以上。
4、现代年轻人婚恋观念与传统婚恋观念相比,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他们中一些人追求的不是爱情至上,也不是白头偕老,而是物质享受。婚恋中过度物化,彩礼达不到要求不结婚,无房无车不结婚等感情物化现象越趋明显,以感情为主线而结婚的人越来越少,是导致大龄未婚男女越积越多的一个重要因素。
5、社会舆论对生育率的降低也“功不可没”。尤其是自媒体、外媒等的负面信息传播,比如儿女不孝、父母失养、父子打斗、儿子弑母案、夫妻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伤害案,离婚人数增加、追求个性化和个人自由享受等等的一系列报道和渲染,给广大百姓造成心理阴影和负面引导,极其不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间接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促使未婚男女形成“恐婚、畏婚”心理,进一步间接加剧出生率的降低。
6、现代已婚女性,不仅需要外出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还要挑起生男育女的重担,如遇到没有责任心的男人,还得照顾自家男人的起居饮食,兼顾一家老小的生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疲惫的身影、苍老的面孔在同学、同事中很容易显露出来,让那些尚未结婚的女性望而却步,不得不慎重考虑是否找对象结婚。结了婚的女人后悔,未结婚的女性害怕,“恐婚”现象进一步漫延,导致生育人数逐渐变少,生育率毋庸置疑自然降低。
(六)、从国家政策的角度看:
因受传统文化及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实行计划生育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一些家庭通过医疗手段实现选择性生育,已生了男孩的夫妻就不想再生育,生了女孩的就想方设法再生至少一个男孩,从而导致男女出生性别比例严重失调。根据国家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我国现有大龄单身男性比大龄单身女性人数高出3000万至3500万。大龄单身人数(俗称“光棍”)的增加,也会间接导致我国人口整体出生率降低。
二、建议
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以上种种问题,尤其是社会治理体系中出现的漏洞和偏差,应该如何弥补和矫正?笔者认为:
首先要有对待问题存在的态度和意识:“敢于直面问题,勇于修正错误;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
建议全民共同参与,共同探讨,群策群力,查漏补缺,辩证施治,对症下药,分类施策,标本兼治,切实解决我国人口出生率“三连降”数据背后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以下是笔者个人一点粗浅建议,希望大家本着切实解决我国人口出生率“三连降”背后问题为共同目标,共同探讨,不断完善,献计献策,为中华民族的可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共同发力。
(一)全民参与,群策群力,中央牵头,政策扶持,以社区为中心,深挖潜力,按居民人口数量科学合理配置完善的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养老机构等工作、学习、生活必需的配套设施,把社区建设成为幸福安祥和谐的乐园。
(二)提高社会的整体科学管理水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科学管理方法,打破行政区域之间的壁垒,不要让户籍问题妨碍我国人口的健康发展,让人才按市场及社会发展需求自由流动和自动调配。理顺各方关系,营造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开放性、包容性、便民性的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历史性遗留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政策性户籍歧视,促进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进步完善和实现。
(三)利用现代强大的信息系统,加大宣传力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正面的心理疏导,改变不良的民风民俗,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传承优良传统文化,颂扬雷锋精神,形成互助友爱,互帮互带,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改变不良的人际交往习惯,加大宣传正确认识家庭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提高每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心和社会责任心,让那些游离的人心重新回归家庭,形成和谐家庭氛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好的家庭细胞才有好的社会,才有国家健康稳步发展的基础和未来。同时,有国才有家,国稳家才兴,家国互为因果关系。希望每个国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
(四)加大反腐败力度,做到反腐倡廉无死角,尤其重视教育系统、医疗系统存在的问题,改革公益性项目不合理的设置和收费,提高管理水平,严格管理制度,增强培训力度,真正为国家为人民培养道德高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和医护人员队伍,真正做到教师育人,医护救死扶伤,进一步把教育工程、医疗惠民摆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
(五)面对当前社会治理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勇于制定切实可行、精准落地的治理方案和措施;加大监督管理,保证政策措施不偏差,不成为文字游戏、数字游戏,不成为面子工程、形式主义、应付主义,从而实是求事、精准发力解决改革开放及计划生育以来遗留的各种问题,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人口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华民族是否能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希望引起高层决策机构和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上下同心同德,为改善民生问题、人口问题使实劲、用实招、求实效,积极参与、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