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华单氏全国统谱委员会工作组编辑整理
首先认为“小云南”不是地名,它是山东原住民对明朝初年从云南一带成建制的调动到山东胶南沿海守备屯田的军户移民整体的民间称谓,就像东北原住民对山东新移民叫“小山东”是一个道理。
有人说:“明初,云南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地广人稀,哪来那么多汉族居民需要迁徙到内地呢?”凡持此种观点的人,对明初的那段历史尚不甚了解,这要从朱元璋云南平叛说起。
明初,政权建立伊始,盘踞在云南一带的元朝旧贵族残余势力梁王不服天朝管发动叛乱,朱元璋派遣傅友德为主将,蓝玉、沐英为副将,在全国范围内及和朱元璋一起起兵安徽凤阳老家内抽调30万大军到云南平叛,平叛结束后,为防止死灰复燃,由沐英率9万人马在平叛地建立多个卫所长期驻守,其中驻扎在云贵川交界地即威宁、镇雄、宣威一带的卫所叫“乌撒卫”,官兵大多都是当初跟随朱元璋起兵的有功军校,这些军人在乌撒卫一守就是二十多年。过去整天行军打仗,根本不允许考虑个人问题,现在不打仗了,很多官兵便利用这短暂的和平时期在卫所娶妻生子,安家落户。
洪武中后期,由于沿海一带守备薄弱,致使倭寇犯边事件不断加剧,这些倭人武士根本不把仅有的一点州府驻军放在眼里,经常是长驱直入,烧杀抢掠,飘忽而来,满载而去。在这严峻的情况下,抵御倭寇巩固海防成为政府当时的主要任务,于是朱元璋下旨成建制的抽调内地卫所官兵到沿海一带守御,从环渤海湾到山东半岛到江浙闽粤漫长的的海岸线共设置58卫89所。驻守在今天胶南一带,从乳山到海阳、即墨一线的大嵩卫、鳌山卫、海阳千户所,就是从乌撒卫整体调动的官兵。
明朝建立之初,为了防止元蒙政权复辟,朱元璋豢养了庞大的军队,据记载,全国有200多万。明朝军人实行职业兵制,即“一人当兵,全家为伍,父死子替,世代为军”的袭替制度,军人家庭叫“军户”,军户的生活来源由军人所属部队供给。为了解决庞大的军事开支,朱元璋采取了“以军养军”的措施,就是把卫所临近的荒地收归国有,开垦成官田抽调军人以户为单位进行耕种,收获除按规定自留外,统一上缴卫所公用,多余的由全军征调,以供给那些没有条件的卫所。并规定:“内地卫所,二分守备,八分屯种;边疆卫所,三分守备,七分屯种,”可见当时屯田的力度之大。
刚开始时,负责屯种的军人按人头每人分得官田50亩为一份,由卫所负责配备农具、耕牛、种子以及其他生产资料,并根据土地品级规定上缴农副产品数量,多交奖励,不足罚银。这些军户便在屯种地自立成村,他们不与当地原住民混居,像今天的军垦农场一样。久而久之,为了区分军户村与土著村人员的身份,原住民便称呼这些军户移民叫“小云南。”因此,“小云南”不是地域名称,它是胶东土著对来自云贵川一带军户移民整体的一种民间称谓,不是这些人来自一个叫“小云南”的地方,而是这些来自云南一带的军户移民被称作“小云南”。
一些人总是脱离不了“小云南”是地名的说法,为“小云南”到底在哪儿总结说法很多。有的说在苏皖;有的说就在山东本地;有的说是在山西云州之南,为了区分“大云南”就叫小云南;还有的说在山西运城之南,简称“小运南”,由于“云、运”同音,所以就叫“小云南”。
根据了解明初军户移民的历史,山东地区传说小云南或传说滇国,应该是乌撒卫的军人,跟随朱元璋一起起兵平定云南等南方地区,后因山东等地战略需要迁居本地,山东东北等地人传说祖籍是滇国或小云南,应该是安徽浙江北方等地区的汉人明朝时期的参军征战到南方后又回到北方。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