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关于“养老”,这些话题被提及→

浈溪 文化修养 2024-12-16 5 576
全国人大代表、常青乐龄护理院护理员 李楠楠: 养老人才有缺口,期待留住年轻人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这段时间,再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常青乐龄护理院护理员李楠楠较之往常更加忙碌:白天全身心投入护理院老人的日常护理工作,下班回到家继续伏案,把准备带到全国两会上的建议进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 “二次当选,在激动之余,我感受到的是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李楠楠说,自2012年入职养老行业,11年的一线工作经历加之对身边同行的调研,让她更加真切地了解到当前养老行业的现状、存在哪些短板弱项、护理人员面临的瓶颈问题等。 “以江苏为例,全省失能老年人总数约为135万,如按照1:6的配备比例,需要专业养老护理员17.5万人,缺口超过12万。细化到个体身上,我今年32岁,我们这代90后子女的父母岁数也大都六十开外。从我所服务的常青乐龄护理院60岁以上老人的入住率来看,正呈现上升态势。由此可见,养老行业日益增长的照护需求与专业护理人员存在的现实‘缺口’矛盾已经摆在面前。”李楠楠说道。 “人才流失,是目前养老护理行业面临的痛点。”如何化解这一现实问题?李楠楠认为,行业的快速发展,还是需要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她今年准备的提案中,就专门针对“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护职称”问题提出了建议,重点聚焦养老护理员薪酬待遇、岗位津补贴发放、提升职业荣誉感等内容。 “让更多的年轻人进入养老护理行业后,看到职业前景,感受到价值感和成就感,才能真正留住人,并能在其中施展抱负。”李楠楠说,希望国家层面能够出台专门相关政策文件,打通职业晋升通道,科学制定符合医养结合机构医护人员的职称评审标准,进一步完善医护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激励机制,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我期待将来会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加入养老护理行业,并在护理岗位上发出他们的‘光和热’。”李楠楠坦言,新的五年,她也将认真履职,积极建言献策,更好地为养老护理人员“发声”,提出更多高质量的建议,切实帮助到基层一线的养老人。(来源:南通网 记者:李彤) -2-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 张淑芬: 加大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支持力度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快召开了,我得抓紧时间调研,进一步完善准备在会上提出的关于养老产业发展的建议。”已连续三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河北易水砚有限公司设计总监张淑芬,曾提出过养老产业均衡发展、农村养老模式探索等建议。 几年前她的母亲生病后,她和兄弟姐妹们轮流伺候,并请专人帮忙照顾。“我们家这么多人照顾一位老人都不轻松,子女少或孩子不在身边的老人怎么生活?”张淑芬认为,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有义务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把基层声音带到全国两会上。 经过调研,张淑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仍显不足。在她看来,要解决养老服务存在的缺口,需要进一步加大民营企业进入养老服务产业的支持力度。 2021年9月,张淑芬正式开办了易水养老服务中心,尝试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将该中心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辐射到社区和家庭,为老年人提供机构照护、旅居养老、日间照料等服务。记者注意到,老人用的床是医用护理床,床头有制氧机等设备。“中心常住老人有85人,其中65人为失能或半失能老人,这对我们的护理条件和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中心工作人员刘蓓蓓介绍。 为更好地照护这些老人,该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以及县里的张洁古中医院等紧密合作,以解决日常照护、疾病管理、大病诊疗等相关问题。张洁古中医院每天会派两名医生为这里的老人进行日常检查,身体不舒服的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针灸、烤电等医疗服务。 通过实践,张淑芬对如何优化养老服务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要加快养老服务立法进程,支持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推进养老事业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出台更接地气的医养结合政策,推动医养一体化进程,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健全人才培育体系,建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队伍……让民营企业下定决心、放开手脚从事养老服务产业。 “距离全国两会召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要把这些建议再细化,让建议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张淑芬说。(来源: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 记者:徐华) -3- 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 杨善竑: 建议将农村养老问题纳入“美丽乡村”建设 适度提高农村养老金,提升乡村养老服务质量 今年全国“两会”将至,现任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的杨善竑经过充分调研走访,精心准备建议,将目光聚焦到养老事业。“当前,我国养老事业面临着大城市‘一床难求’和农村‘无人赡养’两大难题,特别是农村地区,随着城镇化、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一些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占比超过70%,其中不少老人还要照顾留守儿童,加之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远低于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相对滞后,多以家庭养老和土地自我养老为主,因此农村养老问题更加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她表示。 “医疗服务上要更加精准。”杨善竑建议,为农村65岁以上老人建立健康档案,针对70-90岁的老人,每年开展一次常规健康体检,加强对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以减少失能和重病等的发生率。 “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强化护理队伍保障。”她认为,应当通过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方式,支持各地以乡镇为单位尽快全面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推广日间照料、互助养老、探访关爱、老年食堂等养老服务。民政部门持续加大社会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政策支持力度,整合乡村闲置校舍、厂房等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居住、照顾、快乐、生活空间。同时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全方位监管,确保养老服务行业放得开,管得住。 “建议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鼓励各地职业院校、技师学校兴办养老护理相关专业,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并鼓励各地建立养老服务岗位补贴等相关政策,加快培养养老服务职业人才。”她说。 适度提高农村养老金,让农村老人过上经济宽裕的生活。同时,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在试点基础上,尽快全面推行,以“财政要支持、个人要缴费”的原则,建立基金多元化筹资机制,多渠道破解资金和服务难题,呵护老人晚年生活。 此外,杨善竑还建议营造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将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纳入各级“美丽乡村”和“健康乡村”等评比的重要内容,将老人无人照顾、赡养,“子女住楼房父母住破旧房”等纳入评比达标的否决项,不予参评。(来源:安徽商报 记者:武鹏)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律师事务所主任 朱列玉: 由政府负责解决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 朱列玉认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曾经是一项基本国策。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逐渐进入高峰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养老问题,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没有完整独立的政策体系,也没有专门的法律保障。地方执行制度不规范、不统一。在一些失去独立、配偶、残疾和半残疾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发现的困难和问题令人震惊。一些社会救助和临时救助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现实生活问题,必须高度重视。 为此,朱列玉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养老制度下完整的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政策体系。独生子女家庭是中国特定发展阶段特有的历史产物。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套针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防止和克服零敲碎打的社会救助和临时救助的思想和短期行为,成立专门机构,安排专业人员,加强预研预判,切实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担负起党委政府对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责任和义务。 二是尽快建立政府主导的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有许多特殊性,尤其是在失去独立、配偶和残疾的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独生子女要抚养2-3个孩子,承受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给他一些假期和经济补偿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另外,大部分孩子和老人不住在一起,住院时很难找到家属签字。目前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建立的养老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商业性太强,缺乏公益性,政府作用不强。 经过多年的调查和认真分析,认为建立政府主导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的最根本措施之一。法治下,政府要投入真金白银,根据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合理增加投入,形成长效机制,引入商业保险,市场化运作,加强监管,专款专用。 三是建立政府部门管理下的老年人关爱帮扶体系。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大多是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较高的公职人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工会组织相对健全。从退休到70岁的10年间,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普遍存在较高的互助养老意愿和需求。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老年人关爱银行体系,编制科学的老年人关爱项目,建立完善的统计和审核标准,广泛宣传发动,像银行存取款一样严谨有序地组织实施,可信便捷。(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5- 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南安市省新镇省身村党委书记 吴金笔: 一村一模式,建农村养老院 近年来,省身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养老是个大问题。”吴金笔告诉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农村养老是他重点关注的方向。 吴金笔介绍,早在2019年,省身村就开始探索“医养结合”农村养老新模式,利用村里闲置的小学校舍建成了一所温馨家园养老院,打造长者食堂、娱乐大舞台等,提供助餐配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基本养老服务,定期组织开展南音、广场舞等特色课程,在“老有所养”方面先行先试。 “农村养老值得引起更多关注和重视。”吴金笔表示,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老年人比例将逐步增多。虽然政府也出台了不少养老政策,但很多农村的养老院还处在“萌芽”状态。 吴金笔建议,养老往纵深发展,不能只局限于框架,要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可推广“一村一养老院”的模式,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和大小,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公共用地和废弃、闲置用地等进行改造提升,建成农村养老院。在类型方面,可考虑建设社会型养老院、投资型养老院等,还可适当邀请乡贤等人士加入,作为投资慈善的新方式,多方合力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 吴金笔表示,身为全国人大代表责任重大,将努力做大乡村产业,建设好基层党组织,理清干群关系,为乡村美好的明天做贡献。(来源:闽南网 记者:陈玉玲) -6- 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 李民斌: 建议养老资金开展全球化资产配置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金融帮助增加养老保障供给,有利于完善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开放养老金融业务不仅为大众提供更丰富且能长远保值甚至增值的财富管理选项,亦可减轻公共财政负担。目前我国养老资金资产配置全球化较低,不利分散投资风险;并且整体养老金规模存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国政协委员、东亚银行联席行政总裁李民斌在提案中指出。 优化个人养老金账户设计 2022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地正式启动实施。随着个人养老金试点工作稳步推进,资金规模及参与人数快速积累。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个人养老金账户参与人数达1954万人,缴费人数为613万人,占参与人数的31.4%。 李民斌指出,根据现有安排,个人养老金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或者在特定情形下,方可领取个人养老金。虽然这一安排有利于鼓励参加人累积长期投资,但未能满足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出现的财政需要,例如:购房、育儿、医疗等,另外个人养老金账户有终身唯一性,参加人只能在一家商业银行开立一个个人养老金账户,为满足民众对养老金融业务的多样化需求,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灵活性有待提高。 对此,李民斌建议,可考虑个人可设立多层及多个养老金账户。“参考国际经验,不同国家就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资金领取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弹性,例如在首次购房、看病或进修等情况下可提前支取个人养老金,这使个人养老金账户更具灵活性,有助于鼓励民众参与,而提前领取一般会设有时间和额度限制,避免个人养老金被随意使用。建议我国个人养老金账户设计可作进一步优化,允许个人开立多层养老金账户,让部分养老资金可于特定额度内或首次购房、看病、进修等情况下提前使用。此外,建议放宽个人只可在一家银行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限制,此举可促进市场良性竞争,扩大个人养老金市场。”他指出。 除了优化个人养老金账户设计外,个人养老金产品也是市场关注的重点。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特聘教授董克用撰文指出,目前,无论是金融监管部门还是金融行业,都在为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出台做出积极努力,希望设计出好的产品吸引公众参与其中。一个好的养老金融产品,就是最好的养老金融教育渠道。同时,需要明确的是,世界上没有适应所有人不同养老需求的“最好的产品”,而只有对个体而言最适合的产品。因受参与者年龄段、财富状况、心理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各种因素差异的影响,单个某类养老金融产品无法兼顾所有诉求。因此,各个金融行业和机构在实践中都大有可为,应针对差异化的客户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摸索出富有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产品设计规律。 养老金如何“攻守兼备”? 贝恩公司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市场白皮书》显示,在监管和供给端、需求端、产品端的共同驱动下,预计2025年前,中国养老金市场总规模可达约26万亿元,2030年达到约48万亿元。 总体来看,“当前的养老金体系也有结构不平衡的状况,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约占六成;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约占四成;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则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的趋势,加速发展第三支柱养老金规模和普及率的迫切性正在增加。”李民斌指出。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能否蓬勃发展,既有赖于税收优惠的力度和结构等政策支持,也对有关机构能否提供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以及生命周期的账户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供给端在养老金融产品和投资管理方面都需要作出更多探索,实现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适老化,真正实现金融服务对公众实体性养老需求满足的支持。 从国际经验来看,养老金第三支柱沉淀资金的可投资产品范围广阔,基本涵盖了各类金融资产,甚至还包括了部分非金融资产。 “为了实现长远增值和分散风险的投资目标,建议我国养老资金可有序纳入更多境外资产,以开展全球化资产配置的布局。香港的金融服务比较优势明显,可发展成为我国养老资金的境外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建议可逐步纳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基金及金融产品到内地养老金体系的可投资范围内。另外,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机制在多年畅顺运作下发展趋于成熟,建议跨境理财通也可逐步扩容,允许个人养老金纳入香港金融机构的理财产品,让民众可透过香港的金融平台,扩阔投资选择,达到投资高收益、低风险的优质资产的目的。”李民斌说。(来源:中国经营报 记者:郝亚娟 张荣旺 上海、北京报道) -7- 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燕芳: 进一步推进商业保险与养老及健康管理的深融 谈及即将召开的全国人代会,全国人大代表、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燕芳告诉记者,今年她提议将疾病预防筛查、就医服务、术后康复护理服务等与保险更好地相结合。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预测,2035年左右,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和比重、老年抚养比和社会抚养比将相继达到峰值。 作为来自保险一线的代表,近年来她的很多建议都与推动商业保险与养老及健康管理的深度融合有关。面对关乎国计民生问题,周燕芳更多地从保险业有无可能介入进行风险管理并对其风险减量进行控制的可能性去思考,“我相信,保险在应对类似这样的社会性问题上是可以通过产品创新,更好地发挥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实体经济的。” 周燕芳还表示,今年她还将会继续关注商业养老保险参与养老金第三支柱建设的一些具体问题,“老年人面临着未备先老等问题,对养老安排的充足性、持续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发展和完善三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变得尤为迫切。” “这么多年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其实商业健康保险以及企业员工服务计划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近年来我们看到各地陆续推出的‘惠民保’等,都是在助力逐步构筑一个更为完善的保障体系。” 但参考国际经验和自身业务实践经历后,她认为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仍有提升空间,她也有信心,保险企业可以在其中肩负起保障的责任。 据悉,针对健康管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其最突出的特点是提出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即实现从以前的“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到“以促进人的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健康中国通过倡导一种现代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是“治病”,更是“治未病”,以降低亚健康、提高身体素质、减少痛苦,帮助人们从透支健康、治疗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向呵护健康、人人健身、预防为主的健康生活方式。 在此过程中,周燕芳提议将疾病预防筛查、就医服务、术后康复护理服务等与保险相结合,“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将大健康发展理念从‘保疾病’逐渐向‘保健康’转变。” 在她看来,保险业在经济社会中的角色可以用行业内一个形象的比喻来描述,即保险是经济“减震器”,也是社会“稳定器”,“因此在养老和健康管理这两个领域,我相信保险业一定可以通过保险需求的精准分析,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发出保险责任更广、价格更低、覆盖更全的创新产品,助力破解养老及国民健康问题。”(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谢梦圆) -8-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大副校长 金李: 如何让普通人用得起市场化养老? 2023年全国两会开幕在即,多年关注养老问题的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大副校长金李表示,今年将建议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充分发挥养老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把政府和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兼顾公平和效率。 养老需求巨大 在金李看来,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还能极大带动服务业发展。在出口和投资等传统引擎增长乏力的背景下,提振信心急需体量巨大的替代产业。养老产业在供给和需求侧都有巨大提升空间,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能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他表示,目前养老需求巨大,层次丰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质量提高,人均寿命大大延长,对长期护理、医疗等需求迅速增长。城市空巢老人很多关注的是情感需求,更多人存在精神文化需求。 “养老需求还有巨大支付能力,房地产储存主要是为了应对人生后30年,但30年以后需要大量养老商品和服务,而不是房地产。这造成巨大的需求和供给不匹配。”金李表示,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可提升未来社会提供的养老商品和服务总量,从而更好地匹配总供给和总需求,均衡发展社会经济。 让普通人用得起市场化养老 金李认为,养老产业链长,提供了无数科技应用场景。可拉动养老金融、医疗、保健、健康食品、养老文化产业、养老机构投资、住宅小区适老化改造等。因人工成本提升,养老产业发展必定通过数智化手段,从而为前沿科技提供广泛应用场景,比如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区块链、大数据。 “我国老龄人口达19%,十多年后将突破30%,但养老产业仅占GDP7%,产业发育相对滞后。”金李表示,重要原因是养老市场化进程缓慢。目前,兜底性养老由政府提供,高端养老由富人买单,而普通人多样化且井喷式的需求很难充分满足。只有大力发展产业,提升性价比,才能让普通人也用得起市场化养老,而不是孤独无助或者拖累家人。 他表示,养老产业发展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部分空置房可转为养老地产,加快房地产领域错配资源吸收和重新配置。 政府和市场同向发力 金李建议,要从供给端、需求端和融资端梳理,制定未来产业顶层设计,把养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重要抓手,尽可能预见将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使行业能长期健康规范发展。 “要让市场充分发展起来,培育龙头企业,形成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系统配套整合,全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金李说,对不同市场进行分级管理,要有底线思维,也要有天花板思维。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托底保障,多数老百姓的需求则主要通过市场化手段满足。 此外,鼓励国企进入的同时,要保护民营养老机构。由于政策支持滞后,投资周期长,回报不稳定,民营养老机构和相关产业发展缓慢,归根结底是市场化不足。他建议,提前设置合理机制,提供国家层面的制度保障,保证投资安全。(来源:封面新闻 记者:粟裕) -9- 全国人大代表、通大附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 刘璠: 加强后疫情时代大健康管理 推动高质量养老服务发展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加强后疫情时代大健康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要积极引导群众树立“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构建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的质控管理,建立区域健康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实现互联、互通、共享。政府层面也要积极促进大健康管理服务合理定价并逐步纳入医保支付。 打破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界限,将机构专业养老服务延伸、辐射到社区、家庭,让以执业护士和持证护理员为主的专业照护团队走进老人家庭,将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和基本照护保险管理范围,推进“养联体”建设,在有效破解养老难题、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同时,有力推进养老产业化发展。(来源:南通广播电视台) -10- 多位政协委员聚焦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 养老服务和医疗保障事关每个人、每个家庭,如何才能走出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最大化满足人们养老和就医需求的道路?这个问题,委员们给予高度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厦门海事法院院长 夏先鹏:“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应加快推动养老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样板示范机构。”建议在顶层设计方面,加快养老服务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制定全国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等级评定与认证体系,保障养老服务的规范化和精准性。由相关部门牵头,打造一批满足不同需求的养老服务样板示范机构,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对市场不能解决的,由政府兜底。 全国政协委员、天主教厦门教区主教 蔡炳瑞:养老服务一定不能忽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目前相关部门在生活照料、适老化环境、慢病管理、康养照护等‘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方面做的工作较多,但应该注意的是,老年人还有‘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需求。日常生活中,老年人的社交孤立、情感饥渴、自保能力差等问题较为突出。” 蔡炳瑞建议针对老年人知识更新慢、与外界接触日益减少、社交孤立等问题,鼓励社区或养老服务机构与勤工俭学的学生、企业青年员工合作,由社区和养老机构为年轻人提供免费或低价住房,学生与青年员工在业余时间陪伴、帮助老年人,减缓其情感饥渴与社会孤立问题。同时,可以在社区书院、党群工作室等场所开设老年人心理健康课程,常设老年人心理咨询室,让老年人有便捷的求助渠道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对医疗护理和健康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多。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致公党安徽省委会主委 陶仪声:近年来我国养老产业发展迅速,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一部分老年人的需求,但市场需求比较迫切的、集合专业医疗和健康养老两方面功能的医养结合服务,供给还不充足不充分。 陶仪声表示,她将提交关于“加大资金投入,助推医养结合发展”内容的提案,建议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投入的责任划分,尽快建立财政资金投入机制,设立支持医养结合发展专项基金,保证专项补贴资金落地;充分调动各类慈善机构和非营利组织的参与积极性,引导他们投入到医养结合服务中来,增加医养结合服务建设的资金储备;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加大医保资金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安徽省委会主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 杨金龙:建设好“智慧医疗+”,不仅可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同时也能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水平更高的医疗服务。杨金龙介绍,我国的“智慧医疗+”建设始于一二三线城市的二级以上医院。截至2021年底,“智慧医疗+”产业投资已超千亿。而随着国家一系列“智慧医疗+”相关政策的密集发布,进一步加快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杨金龙认为,“智慧医疗+”体系建设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但目前还存在缺乏上级宏观指导、资金掣肘等问题。“部分云平台搭建较晚,基础数据共享困难;‘智慧医院’建设进度不一,服务能力差距大;监管法律法规欠缺,患者隐私缺乏保障。”杨金龙建议,要完善顶层设计,探索可持续商业模式;加快智慧医疗云平台建设,提高使用效率;加快“智慧医院”建设速度,引入支持系统;完善“智慧医疗+”政策法规,健全监管体系。(来源:人民政协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浈溪

这家伙太懒。。。

  • 暂无未发布任何投稿。
  • 深度解析,新华保险,稳健经营下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 深度解析,岳阳兴长——稳健投资的绿色能源旗舰
  • 深度解析扬农化工,一份稳健投资的绿色化学指南
  • 探索002486的财富秘密,一部稳健增长的蓝筹力量指南
  • 深入了解161601基金,投资策略与实用攻略
  • 探秘钢铁巨龙的涨跌起伏——深度解析河北钢铁股票行情的魅力与影响
  • 掌握今日美国股市行情,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您的投资指南
  • 拥抱阳光,把握未来,探索阳光电源股票的绿色动力与投资机遇
  • 探索创新引擎,解开002450这只股市明星的面纱
  • 深度解析,三一重工600031,引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巨头力量
  • 深度解析,600276恒瑞医药,创新药巨头的崛起之路与未来展望
  • 探索黄河旋风,揭秘大自然的神秘力量与民间智慧
  • 深度解析,丹邦科技——电子行业的隐形冠军与投资潜力分析
  • 探索财富绿洲,揭秘股票600567的迷人魅力与投资攻略
  • 凌云股份600480,揭秘制造业的隐形冠军,投资与成长的深度解析
  • 深度解析氯碱化工股票,投资攻略与未来展望
  • 深度解析,600825——探秘股市中的稳健蓝筹力量
  • 深度解析002069,挖掘这只潜力股的投资攻略
  • 探索300148天舟文化的艺术魅力与创新力量
  • 深度解析,600367,一只值得关注的蓝筹股的投资攻略
  • 探秘海鲜界的绿色明珠,獐子岛002069——一场海洋生态的奇妙之旅
  • 揭秘美达蓝筹,探索000782美达股份的时尚制造魅力
  • 深度解析600652股票,投资攻略与策略解析
  • 深度解析,探秘002095股票的投资价值与策略
  • 深度解析,泸州老窖的百年传奇与现代转型之路
  • 女硕士走失13年,收留者家属的深情发声
  • 探索罗牛山的绿色智慧之旅,揭秘深圳股市绿宝石的投资魅力
  • 专家建议,设立医院直播禁区,守护安宁与隐私
  • 探索物产中大600704,一家深耕产业链的领导者
  • 揭秘两枚萝卜章,著名商人诈骗300亿的真相与启示
  • 掌握未来海洋经济的航标,深度解析600150中国船舶的投资机遇与挑战
  • 鸿茅药酒事件,当事人的近况揭示与启示
  • 探索金属界的璀璨星辰,云海金属——从矿石到科技引领者
  • 李子柒又营业了,美食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传播力量
  • 深度解析,银星能源股票的投资攻略与未来展望
  • 深度解析,纳川股份——一只潜力与挑战并存的股市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