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BSCRIBEto us
抚今追昔看变化
——写在国庆七十五周年之际
近年来,我经常从媒体上看到:塔山矿运用智能化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实现了煤炭开采远程智能化“综放”,矿用车辆智能化网上调度,皮带巡检智能化掌控,以及生产记录屡屡刷新。这些消息令人振奋,在惊喜、惊叹之余,我一直想通过网络视频亲眼看看其运行现场。
去年,恰逢集团公司举办“晋而有为,不负韶华,喜迎党的二十大”活动,频繁的生产喜讯报道实现了我的愿望。我从网媒的视频上清楚地看到:塔山矿调度指挥中心,衣着整洁的工作人员,轻松摁下启动按钮,轻点鼠标,位于地下深处的井下采煤机、运输机、转载机等综采设备便自动依次联动运转,割煤、推溜、移架,动作流畅自如。整个采煤过程没有机械的轰鸣,没有飞扬的煤尘,只有监控屏幕上数据的跳动,将煤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了地面,真正实现了采煤不下井,输煤不见煤的智能化开采。特别是当我得知,一个综采队每班仅需8人就可完成任务,这不禁勾起了我对半个多世纪前,为迎接党的九大召开,全局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齐上阵,采取人海战术下井夺高产的记忆。
1969年3月的一天,我当时所在的煤炭部第六工程处建材厂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永定庄矿参加“迎九大,夺高产”劳动。
那天清晨,我们一行30多人乘坐敞篷汽车,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浩浩荡荡地来到永定庄矿井口。大家换好衣服,站成一排,聆听领队讲解下井注意事项。那时,我无形中感到,人还没下井,空气中已笼罩着一种下井非常危险的气氛。
初次坐罐下井,不免有些紧张、害怕。我站在罐里,背靠罐壁,紧握工友的手,心提到了嗓子眼。那时井下没有专门的人员运输车辆,下到井底,我们转乘拉煤的矿车,只听得矿车在黑咕隆咚的大巷中踢里哐啷地行驶,大约七八分钟在大巷的一个小车场停下,领队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断面较大的煤巷掘进工作面,分配给我们的任务是用像簸箕一样大的铁锹往矿车里装煤。接受任务后,我们开始在矿车两侧装煤,工作面里很快响起了铁锹铲煤的碰撞声,大家只顾弯着腰铲煤,很少交谈,不一会儿衬衣就被汗水湿透。这时,一名手持长柄铁锤的本矿工人走进来,他边检查安全边叮嘱我们:休息时要坐在巷道煤墙边上,不要紧靠煤墙。我心想,偶然下一次井,千万可不能有一点失误。
半个班过去了,工作面只剩下大块煤,大家放下铁锹,或抱或抬往矿车里装。此时,早已筋疲力尽的我,两眼盯着大块煤直发呆,不知是谁喊了我一声,邀我抬一块约有六七十斤重的大块煤。我们好容易抬上车沿,在喊着“一二三”往车里扔时,我左手的小拇指被煤压在了车沿上,狠狠垫了一下。煤块装上了车,可我的手指却被压破流出了血,我弯了弯手指,确认骨头没事,便躲在一旁悄悄用手绢包扎了伤口,拄着铁锹默默地等着收工出井。我低着头,从工友们射过来的光束下,看到他们也都累得像我一样气喘吁吁,脸上沾满了煤灰。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回想起那次下井的情景,再对比如今的井下变化,真是天壤之别。70多年来,煤矿井下从人工打眼放炮开采,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综合机械化开采,再到智能化开采,这一路的艰辛与不易,凝聚了一代代煤矿工人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心血与汗水,彰显了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做优,坚持深化改革、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丰硕成果。在国庆75周年之际,我为一代代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新的煤矿工人点赞,为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点赞!
责编:刘莉霞
校对:刘晓磊
核稿:安 娜
投稿邮箱:jnkgmyjtgh@163.com
投稿电话:0352-7868521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工会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