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Lawson Wulsin 酷炫脑
Via:Pixabay
作者 | Lawson Wulsin
翻译 | Caroline
审校 | 酷炫脑
美工 | Jenny
编辑 | 加薪
压力不仅仅影响情绪,它还能通过改变血液的粘稠度,悄无声息地增加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你有没有想过“压力致死”这个说法背后的科学根据?尽管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压力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确实揭示了从压力到死亡的多条可能途径。
从压力到死亡的其中一条途径是通过血栓的形成。罗兰·冯·凯内尔(Roland von Känel)医学博士,一位来自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内科医生和精神病学家,是这方面的权威专家。在2007年美国心身医学会(APS)年会上,冯·凯内尔教授获得了美国心身医学会韦纳研究科学家奖。他向我们讲述了“压力如何使血液变稠”,并总结了他自 2000 年以来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重点。今年早些时候,他发表了一篇关于“压力诱导的高凝状态”的综述文章,下面总结了这篇论文中的几个关键点。
平衡浓稠度
冯·凯内尔教授帮助我们领悟到的第一个关键是,许多可测量的因素共同确保了我们血液的适当粘度,使其能有效地滋养细胞、清除废物,以及帮助伤口愈合。想象一位厨师调制完美的汤或酱汁,这需要精准地平衡其浓稠度。同样,我们的身体也在不断调节血液的黏稠度,保持其足够流动,同时在需要时迅速凝固。据冯·凯内尔教授的论文指出,有多达六大类、36种不同的生物机制,既促进血块形成,也帮助其溶解。血凝块形成和溶解之间的这种微妙平衡一直在起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加,这种平衡会朝着受伤部位血凝块形成的方向转变。
应激激素
那么,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在压力下调整这种平衡的呢?其中一种方式是通过应激激素,比如肾上腺素和皮质醇,这些激素会增加促进凝血的蛋白质,或者减少帮助溶解血块的蛋白质。这些压力激素还会增加血小板的数量和粘性,血小板是形成血栓的关键元素。同时,炎症反应也会加速这一过程,进一步推动血块的形成。
血管及血栓
心脏病风险
冯·凯内尔教授指出,一般来说,大多数正常人在日常生活的压力下能够保持血液的适当粘稠度和正常的凝血功能。但对于有心脏病风险的人来说,过度的血液凝固可能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他提到了31项研究,这些研究显示压力能增加动脉硬化型心脏病的风险。还有11项研究表明,对于已患心脏病的人,压力可能导致更糟的健康结果,特别是在增加凝血风险方面。
在急性或长期压力下,心脏病患者可能更容易遭遇严重的凝血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运动引发的肌肉痉挛(俗称“跛行claudication”)、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诱发这些风险的生活方式包括缺乏运动、睡眠障碍、过度饮食和肥胖、吸烟和过度饮酒。这些行为会过度激活自律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从而导致压力荷尔蒙水平升高。长期的压力可以使血液更加黏稠,而急性压力则可能迅速导致血块形成。
关键部分的缺失
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充分的理由,鼓励心脏病高风险人群进行积极的压力管理。但是,冯·凯内尔教授提醒说,这个理论仍然有一个重要部分缺失。他强调,目前在这个领域,我们还缺少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来证明通过压力管理干预可以实际减少高凝状态的测量值,并因此减少诸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等凝血问题的风险。目前尚不清楚需要什么样的压力干预、多大强度和多长时间的干预,才能有效保护那些最容易受到压力引发的血液凝固问题影响的人群。
冯·凯内尔教授回顾了自己过去25年在探索压力如何影响凝血过程的研究工作,这些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压力神经科学的进展。对于压力神经科学的许多研究者来说,找到一种能够显著影响心脏病、糖尿病和肥胖等常见与压力相关疾病的病程的干预措施,就像是寻找难以捉摸的“圣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开展大规模、长期、成本高昂的临床试验,这样才可能最终解决这些与压力相关的健康问题。
Via:《工作细胞》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Toren, I., Aberg, K.C. & Paz, R. Prediction errors bidirectionally bias time perception. Nat Neurosci 23, 1198–1202 (2020). https://doi.org/10.1038/s41593-020-0698-3
2.Soares, S., Atallah, B. V., & Paton, J. J. (2016). Midbrain dopamine neurons control judgment of time. Science, 354(6317), 1273-1277.
3.Mikhael, J. G., & Gershman, S. J. (2019). Adapting the flow of time with dopamin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121(5), 1748-1760.
4.Hayashi, M. J., & Ivry, R. B. (2020). Duration Selectivity in Right Parietal Cortex Reflects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of Tim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40(40), 7749-7758.
酷炫脑长期征集脑科学、心理学类文章,欢迎投稿
投稿请发邮箱:2829023503@qq.com
点这里,让朋友知道你热爱脑科学
原标题:《压力致死:你是否正在默默增加健康风险?》
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