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投诉,没想到问题解决的这么快、这么好!”路某收到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金牌调解员潘庆文发给他的微信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原来,路某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后不久,要求该企业为自己补缴6个月的社会保险事项,却没料到该企业已在工商部门注销。针对这一难题,潘庆文一方面找到原企业负责人开展协商调解工作,一方面协调高新区审批、社保、税务等部门争取支持,仅用不到三天时间,就帮助路某成功办理了社保补缴手续。
这是该调解中心积极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进行调解,实行“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模式合力化解劳动争议一个缩影。
济南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调解,开展多层次调解员培训,提高调解水平。
“2022年以来,全区已有2947起纠纷在仲裁审理之前,就得到妥善化解,调解成功率达到71.2%,协议履行率达到100%!”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发展保障部副部长张源介绍说,近年来,调解中心积极创新维护和谐劳动关系的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小事自己办、大事联合办、新事探索办”的服务理念,努力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倾力打造“泉新全意”调解品牌。2022年,该调解中心荣获“全国首批百家金牌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和“全省首批标准化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模式荣获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制度创新成果案例。
能动解纷:积极作为赢得大力支持
“成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列支专项经费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调解场所建设面积达400平方米、全力支持研发使用劳动争议调解智慧服务平台……”在谈到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为调解中心办的一件件实事时,张源副部长赞不绝口。近年来,高新区管委会经常听取调解中心工作汇报,加强工作调研,及时研究解决劳动仲裁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难题。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家国家级开发区。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市场主体已达到13.5万家,企业增量持续高居济南市第一位,聚集着中国重汽、浪潮、华熙生物、齐鲁制药等一批社会影响力强、市场前景广阔的大型企业。在各类市场主体纷纷落户高新区的同时,相应的劳动争议纠纷也随之增多,劳动关系的主体及其利益诉求量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多元化,并由此催生出大量新就业形态。随着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络主播、互联网营销师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数量大幅增加,呈现出新就业群体人多面广,随招随用、用完即走等特点突出,给劳动者权益保障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
济南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召开“劳动争议‘裁审衔接’”工作座谈会”,实现劳动争议调处专业办、联合办、探索办。
面对这些矛盾纠纷该如何化解?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以“协商调解”的方式将大量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在仲裁之前,是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工作的一大特色。近年来,该调解中心每年受理的劳动争议纠纷达5000多件。面对日益增多的劳动争议纠纷,该调解中心坚持能动解纷,积极作为,及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协商调解、提高解纷效能、积极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10多项服务高新区经济发展的举措,建立健全重大集体劳动争议应急调处机制,在全国率先打造“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和创新引入第三方等社会力量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化解新模式,形成“泉城济南,和谐高新,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泉新做法”,有效化解了大量涉劳动争议纠纷,尤其为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提供“新解法”。网约车司机张某通过信访途径向调解中心求援,要求济南某平台公司支付拖欠自己2022年4月至9月的劳动报酬4.5万元。这起争议纠纷到了调解员卢绪娟手上,他当天就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电话沟通,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发现该争议主要是因为疫情期间,济南某平台公司主营的城际类网约车服务业务受到严重影响,造成运营停摆、资金链断裂,导致无力支付网约车司机的劳动报酬。因平台公司并非恶意拖欠,调解员卢绪娟就给付劳动报酬的时间节点、双方间解除合同后续运营车辆的归属及车贷偿还等一系列存有争议的问题进行释法明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方案,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平台公司分两笔将拖欠网约车司机张某的劳动报酬全部付清,并就后续问题达成和解协议。
为进一步加强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2019年7月,经济南高新区管委会批准,成立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从组织领导、人员配备、办公场所、经费保障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改革支持和物质保障。2020年9月,时任高新区党工委主要领导专门作出批示“我区创新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援’一体化服务化解基层劳资矛盾,该经验做法值得肯定。”随后,高新区财政列支专项经费支持调解中心建设,建有400平方米的调解中心,中心设有等候区、品牌调解室、普通调解室、派驻仲裁庭、调裁审衔接工作室、法律援助站、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会谈室、培训室等,便民设施配置齐全。2021年5月,高新区人民法院劳动法庭入驻调解中心,通过建立网上流转机制,实现信息在线互联互通,共享裁审资源,互听开庭程序、通报特殊案件、会商复杂案件,共商减少裁审数量之策。
济南高新劳动监察仲裁现有12名工作人员,其中仲裁员6人,而近年来每年受理的劳动争议纠纷就达5000多件,化解争议纠纷的任务繁重。了解这一情况后,高新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021年3月,调解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中正法联”和“济南劳达”两家专业调解团队,通过“以案定补”等激励保障措施,进一步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让第三方等社会力量真正成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方面的“生力军”。
“按照每调解成功一件500元标准进行以案定补,为‘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工作模式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张源副部长介绍说。
全链条解纷:“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
2022年6月,王某等12名农民工与山东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发生拖欠工资纠纷。立案后,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第一时间委派调解员、律师刘福平对这起争议纠纷进行调解。了解情况后,刘福平多次将农民工代表与企业负责人约见至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帮助核对农民工报酬数额,并向企业讲明拖欠农民工报酬的不利后果,同时向企业讲明济南市的惠企政策及疫情期间对企业的帮扶政策,帮助企业申请符合政策的补贴,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经过多轮协调,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该建筑公司一次性付清拖欠12名农民工全部工资,农民工撤回仲裁申请。
这起争议纠纷之所以解决的又快又好,得益于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机制。
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地处中国济南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高新园区,设有调解工作室、派驻仲裁庭、劳动法庭、法律援助工作站、调裁审衔接工作室和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等机构,形成“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运行机制:
一是在调解中心建立适时仲裁审查确认和速裁机制,案件调解成功可当场进行仲裁审查确认。调解不成可当场立案并根据当事人的仲裁申请立即安排开庭审理,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便捷化服务的同时提高了办案效率;二是由“调裁审”衔接工作室会同济南市法学会和高新区人民法院,联合建立调裁审衔接工作机制,形成品牌调解员、仲裁员、退休法官、劳动法学专家联合化解劳动争议工作网络,增强调解工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三是由法律援助工作站派出经验丰富的律师,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法律援助和维权咨询;四是由工会法律服务工作站牵头,在各园区、街道、企业、户外者驿站设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普法宣传,解答职工法律咨询,妥善解决12351职工热线平台工单等工作。对于农民工维权纠纷,工作站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通过进行农民工信息登记、与用工单位沟通、对存有争议的欠薪问题进行线下调解、开展“劳动关系法律健康体检”专项服务活动等措施,积极帮助农民工维权。
“劳动争议产生以后,调解是第一步。如果能调解成功,就可以减少大量社会行政资源的投入!”张源副部长介绍,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积极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研发使用劳动争议调解智慧服务平台,调解中心通过劳动争议调解智慧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接收案件,分配委托专业调解组织进行案前调解,调解成功进行仲裁审查确认,调解不成转入仲裁处理。该模式特点一是劳动维权简便、快捷,当事人省心、省时、省钱;二是解决问题方式柔和,减少双方的对抗性;三是化解矛盾公正高效,节约司法仲裁资源。
“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机制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聚合了劳动争议仲裁、法院、工会、司法等多个部门的力量,发挥了1+1大于2的效能。通过多部门协同联动,实现劳动争议“闭环式办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链条再延长;调裁、诉调、裁审衔接紧密,实现劳动争议调处专业办、联合办、探索办,联动更密切;上线劳动争议调解智慧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通过云服务、云维权、云调解,实现服务不见面、维权不停歇、业务不缺位,营造了高效、便捷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了各类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创业。
专业化解纷:金牌调解的“金牌效应”
宋喜来打开办公室的门,先是看了一下墙上的钟表,时间是7:50,距离早上上班的时间还有40分钟。
他打开电脑,调出昨天刚接手的一起追索劳动报酬纠纷的相关材料,又仔细看了一遍。他认为,这起纠纷尽管双方剑拔弩张,但调解还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去年9月,徐某入职济南一家动漫公司,约定徐某月工资5000元,并缴纳社会保险,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23年2月,徐某辞职双方解除劳动关系,约定2月份工资3500元次月发放。2023年4月,徐某提起劳动仲裁,请求裁决动漫公司支付2023年2月份工资3500元以及2023年10月至2023年2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23500元。
今年67岁的宋喜来,中共党员,是济南市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也是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金牌调解员”,退休前曾经是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名专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资深法官,审判经验丰富,擅长做调解工作。
9点的时候,宋喜来准时来到调解室,主持徐某与动漫公司双方的第一次调解。
通过梳理双方陈述,宋喜来了解到徐某提起仲裁原因是动漫公司未按照约定支付工资后,重点就公司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问题向公司释法说明,指出公司的不妥之处,公司意识到存在的问题,并很快给出了和解方案。三天后,当徐某与动漫公司再次来到调解中心的时候,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由动漫公司一次性支付徐某工资共计10000元,徐某撤回仲裁申请。
赵冰芳,是该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的一名专职调解员,国家一级劳动关系协调师、 国家二级人力资源师、济南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特邀监督员。近年来,她借助多年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工作经验与劳动法领域的了解,参与了大量企业管理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矛盾调解。她灵活运用“六心”工作法,即“热心、细心、耐心、诚心、公心、信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办理张某主张与济南某销售公司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纠纷中,她向双方当事人释明,事实劳动关系不能用签订所谓的《兼职协议》去避免,要从“三性”——人格从属性、管理从属性、经济从属性认定。她通过“柔性调解”与当事人做朋友,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接受了她给出的和解方案,张某办理了撤案手续。
……
今天,在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像宋喜来、赵冰芳一样品德、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都堪称一流的专兼职调解员已达到40余名。他们常年活跃在办案一线,勤勉敬业,不辞辛苦,在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实践中发挥了良好的引领与示范作用。
2021年3月,调解中心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中正法联”和“济南劳达”两家专业调解团队,特邀3年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金牌调解员和专职调解员,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要求,组建以省级调解专家库成员、退休法官、退休干部、兼职仲裁员、资深律师、劳动关系协调师、人力资源管理师为骨干的品牌团队。在2022年疫情期间,他们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电话、网络等形式案前调成劳动争议纠纷1738件,案前调解成功率达到了60%以上。2023年以来,案前调解结案1209件,成为该调解中心化解劳动争议纠纷的一支生力军。
2023年6月29日,国家人社部调研组来济南高新区调研,对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引入“第三方”社会力量进行调解,实行“调裁审援会”一体化服务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普法解纷:让纠纷止于“未发”
谁也没想到,一张“劳动维权地图”竟收获了社会舆论的一致赞同。
2023年6月7日,济南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向社会公布了一份“劳动维权地图”,主要内容包括高新区劳动监察、仲裁和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专班的受理地址、周边乘车指引、窗口受理时间、举报投诉电话等。
寓普法于服务之中,是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高诉源治理水平,将大量劳动争议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的一种积极探索。该调解中心强化源头治理,广泛推广宣传“泉城安薪码”,多维公布高新区劳动维权地图,开通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直连直办电话,成立热线回复、走访检查、统计分析3个工作小组,全面畅通维权渠道,快速回应群众诉求,形成“一站式受理、家门口维权”格局。
“感谢金牌调解员来到我公司走访调研,指出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我们提前化解了风险!” 济南某电池公司法务部负责人黄经理说,调解员根据在办案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法律建议,推动公司加强劳动争议风险隐患排查,及时堵塞经营和管理漏洞,有针对性地完善管理制度,有效避免了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坚持开展法律进基层、进园区、进企业、进村居、进工地,送法编、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送维权“五进五送”活动,组织金牌调解员到辖区企业走访,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普法宣传活动,全力护航“活力高新·品质民生”建设。走访中,金牌调解员结合法律实践,就合同签订、员工管理、发生劳动争议纠纷如何解决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答疑释惑,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受到普遍欢迎。
为进一步延伸工作职能,积极引导企业和劳动者自觉遵法,守法、用法,努力做到“医于无事前”,推动劳动争议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高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选取典型案例,拍摄制作一批短视频在新媒体和户外大屏幕播放;积极面向辖区中心片区园区、企业、街道农民工“工长”及网格员、在建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负责人及劳资专管员等,持续开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精准服务产业项目”专题培训活动,近三年参训人数达到上万人次;针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制作《建筑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一问一答手册》,精心汇编“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通过以案说法,将农民工工资权益保护关口前移,全力做到预防在先,从源头减少农民工欠薪隐患发生,被誉为农民工“身边的法律顾问”。(倪立民)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