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5月8日电 (魏薇 实习生 张煦敏)随着A+H股上市银行2023年年报披露完毕,其理财子公司业绩也一并揭晓。
“V观财报”(微信号ID:VG-View)梳理了有可比数据的2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业绩,近半数理财子理财产品规模出现“缩水”,2023年理财产品规模合计达22.25万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1034.82亿元。
除2023年2月正式营业的渤银理财外,21家理财子公司合计实现净利润249.09亿元,同比下降24%。其中,浦银理财、上银理财、渝农商理财、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5家公司净利润“腰斩”。
股份行理财公司包揽规模前三
在公布理财产品规模的23家理财子公司中,截至2023年末,有11家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比近半。
其中,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的理财产品规模均超2万亿元,分别达2.55万亿元和2.26万亿元,规模居于理财子的前两位。
尽管国有四大行理财子公司的理财产品规模仍在1万亿元以上,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曾在2021年理财产品规模达2.19万亿元的建信理财,出现了两连降,2023年末理财产品规模已降至1.5万亿元,同比下降21.55%。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的产品规模也分别同比下降10.61%、8.78%和7.34%。
而大部分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规模则出现上升。如浦银、华夏、平安、光大的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均超过10%。值得一提的是,信银理财虽未披露理财公司口径的产品管理规模,但披露了2023年银行口径的理财产品规模,同比上升9.6%,增幅也接近10%。
普益标准研究员何雨芮在接受“V观财报”采访时指出,当前,股份行理财公司发力拓展代销渠道,强依赖母行的销售模式逐步转化为母行代销为主、跨行代销与直销为辅的销售结构,有效促进了规模增长。相比之下,国有大行可能更多地依赖于自身的渠道和客户资源,因此在理财产品销售方面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
何雨芮还分析称,在客群特点方面,国有大行的客群以中老年人居多,风险偏好相对更低,对收益波动和市场风险较敏感,一部分理财产品在行内转化为了存款,进一步加剧理财规模流失。在客户服务方面,股份行可能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国有大行由于客户基数较大,可能在客户服务方面难以做到全面覆盖和深入了解。
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中,2023年,苏银理财以5203.74亿元的产品规模居首。增速方面,北银理财和上银理财规模出现下滑,分别同比下降4.06%和29.51%。
对于理财产品规模和净利润出现“双降”,上海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兼首席财务官施红敏在该行2023年度暨2024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对“V观财报”回应称,从理财市场情况看,2023年理财市场规模26.8万亿,较22年末的27.65万亿下降3.1%,较2021年末29万亿的高点回落近2.2万亿,基本回到2020年末水平。尤其是经历2022年末至2023年初市场整体大幅调整后,理财市场整体仍在企稳过程中,客户风险偏好明显下降,理财规模波动性显著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上银理财规模也出现一定的波动,并造成净利润出现一定下降。
上海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表示,上银理财产品规模跌幅从下半年开始逐季收窄,其中第四季度单季跌幅收窄至2.73%,止跌企稳态势明显。
此外,作为唯一家农商行理财子公司,渝农商理财截至2023年末的理财产品规模为1205.11亿元,同比下降13.39%。
5家理财子净利“腰斩”
在净利润方面,股份行包揽净利前五。其中,招银理财2023年净利润达31.90亿元,是理财子中唯一一家净利润超过30亿元的公司,也居22家理财子公司之首。
数据显示,2023年,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净利润均超过20亿元,分别为25.82亿元和22.55亿元,平安理财和光大理财分别以18.85亿元和17.64亿元的净利润,位列第四、第五位。渝农商行2023年净利润最低,为1.7亿元,同比下降52.51%。
净利润增速方面,在可比的20家理财子公司中,有15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占比达七成。
国有六大行理财子公司中,农银理财和建信理财的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4.67%和53.42%。其中,农银理财的净利润从20家中排名第二位,跌至第七位;建信理财从第四位跌至第九位。工银理财和交银理财净利润保持增长,分别同比增长7.2%和4.39%。
9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中,除了渤银理财无同比数据外,有5家净利润下降,3家上涨。其中,浦银理财净利润同比下降75.86%,降幅最大;紧随其后的是华夏理财,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42.29%。民生理财和信银理财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分别同比增长10.98%和10.11%,平安理财净利润同比微升0.16%。
在城商行理财子公司中,尽管苏银理财的理财规模居首,但在苏州银行2023年年报中并未披露该公司的净利润数据,北银理财2022年仅营业一个月基数较低,除去这两家外的5家理财公司净利润均同比下降。其中,上银理财的净利润同比下降60.13%,降幅最大;杭银理财和南银理财的净利润同比降幅均超过30%。
“V观财报”发现,有部分理财子公司出现产品规模上升,但净利润下降的情况。对此,何雨芮分析称,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吸引和留住客户,部分理财公司可能通过降低费率或提供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来扩大理财规模。然而,这些策略可能会压缩公司的利润空间,导致净利润下降。在追求规模增长的过程中,一些理财公司可能增加了对风险较高的投资产品的配置,如股票、债券等。虽然这些产品可能带来较高的收益,但也可能导致资产净值波动增大,进而影响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何雨芮进一步指出,随着理财规模的扩大,公司可能需要增加在市场营销、客户服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投入,从而拖累净利润表现。
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V观财报”表示,理财子公司的收入包括自营业务的管理费、超额业绩报酬、代销业务收入等。去年市场整体表现较差,很难做出超额业绩,同时在降费的大环境下,费率下降幅度可能也比较大,导致了理财子公司净利润下降。
在2023年国股行3次下调存款挂牌利率的背景下,存款是否会转移至理财?“通常而言,在存款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企业或机构活期存款或将更多进入货币市场,从而形成理财或其他非银产品的购买力。但居民是否会重回理财,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何雨芮说。
何雨芮表示,在经历市场波动后,一些居民的投资风险偏好可能下降,更倾向于选择稳健的存款产品而非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因此,即使存款产品利率下降,他们也可能不会选择回归理财市场。此外,还要考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如果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能够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并且市场稳定,那么居民可能会考虑将部分资金重新投入理财市场。反之,居民可能会继续选择存款产品。
光大证券研报认为,银行理财起源于存款替代类产品,追求绝对收益为主。零售存款和银行理财是零售AUM最主要组成部分,并存在一定“跷跷板”效应。
光大证券指出,2024年1-4月固定收益类理财近1个月收益率中枢分别为3.7%、3.6%、3.9%、3.7%,相较存款挂牌利率持续下调后的零售定期存款利率,理财收益率比较优势提升,居民端存款资金出现“脱媒”,推动理财规模增长。二季度市场环境有利于理财规模持续扩张,三季度有望冲击30万亿关口。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魏薇:vivi1257@163.com)(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罗琨 李中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