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丈夫回去陪家里的老人过年,我与家人‘云过年’。”过年人人都想回家过年,来自江苏泰州农村的张小勤也不例外,但是作为一名家政人,她认为自己更应在春节期间守护好需要被服务的家庭。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假期,一群大学生阿姨们组建了“共享阿姨”朋友圈,为缓解沪上春节用工荒尽一份力。
43岁的张小勤是一名家政阿姨,她还有另一个身份,上海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2春家政学专业学生,即将于今年6月份毕业,同时拿到家政本科文凭,成为家政行业金字塔尖的“大学生阿姨”。
在上海开放大学攻读本科学历的两年半间,不仅让她“技能加身”,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得到了提升,也让她的眼界和思想焕然一新,对于家政行业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保姆”,她找到了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定位。
2018年,张小勤刚刚来到上海,第一份工作就是做家政,“那时候很迷茫,感觉客户很挑剔,烧菜不满意不注重搭配,摆盘不满意说不精致。”
自从2022年进入上海开放大学学习家政本科,她感到自己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学插花、营养学、母婴、心理学……她逐渐意识到,家政服务不是从业者吃苦耐劳就能做好的“粗活儿”,是一门集合家庭美化、烹饪、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等综合能力的“大学问”。
“终于明白之前客户不满意的点在哪里,只有自己修炼好了变得更专业,才有底气去让客户建立起信任度。”张小勤告诉记者,边工边学这些年考出了20多本职业技能证书,包括健康管理师、收纳师、艺术插花、教育心理学……就在前几天,张小勤跟90多名即将本科毕业的同学一起拿到了上海开放大学颁发的家政服务员高级工证书。
即将持有“双证”的她如今有了更高的眼界、更强的能力以及更高的收入。“有客户出月薪3万请我去天津照顾老人,但是顾虑到这边的学业还没结束婉拒了。”在这位大学生阿姨心里,未来的职业规划比眼前的收入更重要。
“公司大部分家政员只在春节才回家一次,把机会让给最需要的同事。”考虑到这些同事服务的家庭还是需要照护,特别是老人、孩子在生活上、心理上比较依赖,在春节来临之前,张小勤和姐妹们组建了“共享阿姨”朋友圈,缓解春节用工荒,“我们各有特长,有的擅长家务、有的收纳厉害,有的专注于养老母婴,大家取长补短。”
全年无休的守护
年关临近,沪上家庭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不少市民已经开始预约春节期间的家政员,此外,春节也是为老服务行业用人最为紧缺的时间段。
1月15日,在上海开放大学位于中原校区,一群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学习者收获了含金量颇高的高级工证书,这其中就包括43岁的张玉民。他告诉记者,自己打算过年回去一两天看看母亲就赶回上海,因为自己从事长护险服务行业,“长护险是全年无休的工作,很多孤寡老人没有子女需要关怀,有的卧床不起也离不开人,子女即使在身边也不懂得用专业的方式去照护这些卧床老人。”
张玉民告诉记者,大年三十当天,自己工作的上海护仁为老服务中心金杨站点有约400名老人需要上门服务。
张玉民老家在河南,由于长期照顾生病的父亲萌生了从事养老服务的想法,2019年开始在从事长护险工作。“只要能帮到老人就很开心有成就感,必须有爱心耐心才能做好养老行业。”本着一颗为老服务的初心,张玉民坚持学习,拿到了包括评估师、内训师、高级康复理疗师等10多个证书。
通过2021年开始进入上海开放大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科进行学习,张玉民掌握了有关老年康复、老年心理等更专业的知识,“考证是为了给老人提供更优质专业的服务,今年3月份将拿到专科文凭,接下来准备攻读上海开放大学的社工本科,”他的职业规划是,拿到社工本科后,想去养老机构继续从事为老服务。
在很多人心里,对家政、为老服务行业还停留在“进入门槛低”“收入低”的印象中,但现实中,社会需求在不断提质,优秀的从业者已成稀缺资源。
“我们养老企业最急需、最稀缺的就是高质量养老护理员。”易得康养老集团公司上海区域运营经理李律说,拿到学历的养老护理员对于企业是人才,薪水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校的专业优势作支撑,据悉,上海开放大学正在进一步提升家政、养老等民生类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管理本科新专业的申报,学校民生类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已有2500多名获得高等学历的家政、养老专业的开大毕业生正在一线服务岗位,发挥着专业力量,服务上海市民家庭。
沈莹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