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的欧洲杯赛场突现惊魂一刻,让亿万球迷揪心不已。欧洲杯小组赛B组丹麦同芬兰队的比赛中,丹麦球星埃里克森在无对抗的情况下倒地休克,随后队医迅速进场进行急救。所幸,埃里克森现在已经苏醒,没有大碍!当地时间6月12日,丹麦广播电视台(DR)报道,欧洲杯小组赛B组丹麦同芬兰队的比赛,在比赛进行到42分钟时,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在无球员接触的情况下,突然倒地。急救13分钟后,埃里克森有了自主呼吸。经过短暂会议讨论,芬兰同丹麦队的比赛继续于北京时间2点30分进行。
欧足联随后表示,丹麦球员埃里克森已被转移到医院,目前情况稳定,埃里克森被抬离球场时意识清醒,他还举手示意。有确切消息证实,埃里克森已能恢复讲话,状况稳定。北京时间凌晨2点30分,丹麦和芬兰的比赛继续进行。下半场比赛第60分钟,芬兰队凭借着波赫扬帕洛的头球打进了芬兰在欧锦赛历史上的第一粒进球,但他在进球后并没有选择庆祝。埃里克森场上突发疾病,场上队员的举动也温暖了整个世界。在埃里克森倒地的第一时间,距离其最近的队友梅勒紧急示意裁判呼叫医疗队,随即跟上的队长克亚尔在队医还未到场时防止埃里克森吞咽舌头导致窒息。事发之后,他和小舒梅切尔一同在场边安慰早已泣不成声的埃里克森妻子。主裁判安东尼·泰勒在意识到事态不对劲了以后,也急忙着急医疗团队赶快进入球场。双方所有球员、球迷都在为其祈祷。埃里克森的队友更组成了世界上最温暖的人墙,他们与全世界球迷一起为丹麦人祈祷,给予了他最大的尊重。北京时间13日凌晨4时,中国足球队官方发博为埃里克森祈福:生命可贵,足球无界,愿丹麦国家男子足球队队员埃里克森早日康复,加油Chris!国米、热刺、皇马在内的多家俱乐部也送上祝福,德国国家队甚至在第一时间将埃里克森的照片放上大屏幕,全队为其加油。C罗也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之前国家队比赛中同埃里克森对位的照片,并说:“我们的祝福和祈祷,一直与埃里克森和他的家人同在。整个足坛都在等着好消息。我期待你能早点回到球场。加油啊埃里克森!”而在比赛结束之后,2020欧锦赛赛事官方将本场比赛最佳球员颁给了克里斯蒂安·埃里克森,愿埃里克森能够早日康复。文中提到了欧足联主席切费林对埃里克森的评价,“足球是一项美丽的运动,克里斯蒂安将其诠释地如此美丽”。埃里克森苏醒后给队友报了平安,并期望比赛继续进行。尽管丹麦最终输掉了比赛,但他们帮埃里克森赢回了时间,把他成功从死神手里拽了回来。(1)确定患者的意识状态:轻摇患者肩部并呼唤,如无反应,立即用手指甲掐压人中、合谷穴约1’,如患者出现眼球活动、四肢活动或疼痛,应立即停止。如已有患者心搏停止的可靠证据,则可省略这一步骤。 (2)呼救:一旦初步确定患者丧失意识,即呼救以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抢救,因一个人作心肺复苏术不可能坚持较长时间。 (3)体位:将患者仰卧放置于地上或硬板床上,如为软床,则应在患者背部垫一宽度超过床沿和够长的硬板,解开患者上衣。抢救者跪或站立于患者右肩颈侧。 (4)畅通气道:心搏呼吸骤停的患者因其舌根下坠,引起气道阻塞,宜用仰头举颏法使之通畅。即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颏处,抬起下颏。 (5)判断呼吸:在畅通呼吸道之后,判断呼吸是否存在,即用耳贴近患者口鼻,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耳听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观察1’左右,无呼吸者立即作人工呼吸。 一般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法。若患者牙关紧闭或口腔有严重损伤时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因婴幼儿口鼻开口均较小,位置又很靠近,可作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患者前额一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的鼻孔。 (3)抢救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并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5)一次吹气完毕后,应即与患者口部脱离,轻轻抬头眼视患者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放松患者鼻孔以便呼气,此时患者胸部向下塌陷,有气流从口鼻排出。 (6)每次吹入气量约为800~1200ml,吹气量不要过大,吹气时要暂停按压胸部。 (7)抢救开始首先全力吹气两口,以扩张萎陷肺脏,以后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亦可应用S形的急救口咽吹气管或用口对口呼吸专用面罩以代替直接口对口人工呼吸。 (8)在作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这些液体,应先尽量将其清除。 (1)判断脉搏:患者心搏停止后,脉搏亦即消失,由于颈部暴露故便于迅速触摸颈动脉。在开放气道并作2次人工呼吸后,用食指及中指指尖先触及气管正中部位,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在靠近抢救者一侧向旁滑移2~3cm,在气管旁软组织处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检查不要超过10秒钟,未触及搏动表明心搏已停止,注意避免可能将自己手指的搏动误为患者的脉搏。触摸确定有无颈动脉搏动费时且不可靠,尤其对非医护人员而言,因此,对一个无反应、无呼吸的成年人,不能单靠触摸脉搏来决定是否需要作胸部按压,故在CPR的普及训练中,不必讲解如何触摸有无颈动脉搏动。而在高级生命支持的专业培训中,则仍应训练如何触摸颈动脉。 (2)胸外心脏按压术: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区,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冲击式的猛压。下压及向上放松的时间大致相同,按压频率成人及儿童均为100次/分1岁以内婴儿多采用双手环抱法,双拇指重叠下压,按压频率>100次/分。 (3)胸外心脏按压术的机制:心脏按压是利用人体胸腔及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特点来起作用的,其机制有二: ①“胸泵机制”:按压时胸内压增高,主动脉、左心室及大静脉及食管所受压力基本相同,主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血液向胸腔外动脉流去。在胸腔入口处的大静脉被压陷(由于静脉壁比动脉壁薄),且颈静脉瓣阻止血液返流。动脉对抗血管萎陷的抗力大于静脉,且动脉管腔相对较小,等量血液在动脉中可产生较大抗力,因而动脉管腔在心脏按压时保持开放。于是在按压肘血液只能从动脉向前流,不能向静脉返流。放松时,胸内压可降至零,因而静脉壁不受压,管腔开放,血液可从静脉返回心脏。当动脉血返回心脏时,由于受主动脉瓣阻挡,血液无能返流入心脏,部分可从冠状动脉开口流入心脏营养血管(冠状动脉)。 ②“心泵机制”:通过外界施加的压力,将心脏向后压于坚硬的脊柱上,使心内血液被排出。加以心脏瓣膜的作用,使血液向动脉流去。按压松弛时,心脏恢复原状,静脉血被动吸回心脏内。 以上即初期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包括A、B、C 三个步骤。 经BLS 未能使心肺复苏者,则继续进行二期复苏———高级生命支持(ALS),即在继续进行BLS的同时,应用各种辅助设备进行除颤、气管内插管、建立静脉通道给予药物治疗、纠治心律失常、机械呼吸等。继而进行后期复苏(PLS)——继续加强监护与生命支持,包括维持循环的稳定、纠正酸中毒、加强呼吸管理、保护肾功能、防治感染、积极救治缺氧性脑损害(脑复苏)。 早期除颤在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类患者能否存活的要素包括:① 有医护人员及早到达现场;②及早心肺复苏;③及早除颤;④及早加强治疗。 及早除颤的理论依据是,大部分(80~ 90)成人突然、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最初失常心律为心室颤动,除颤则是对心室颤动最为有效的治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的机会迅速下降,每过1分钟约下降7~8。数分钟内室颤将转变为心停搏。 现在,已将现场CPR的步骤由A、B、C扩展为A、B、C、D。所有参与基础生命支持人员,如他们有机会要接触和处理心搏骤停患者,则必须装备一自动体外除颤器,接受操作训练,并允许他们在必要时应用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有诸多优点,仪器轻巧,术者只需接受很简单的训练便能操作。 (1)将一次性使用的除颤电极贴在患者胸廓的前-外侧。即前电极安放在胸骨右侧锁骨下区,侧电极安放在躯干的左前左乳头外侧腋中线处。因为,对心搏骤停患者电极安放在前外侧更为方便。且大部分AED设计用Ⅱ导联解读心律,因此必须用前-侧位安放电极 (2)AED.操作仪器面板有三个按钮:①绿色,开关(ON/OFF);②黄色,分析(analyesis);③红色,电击(shock)。操作时尚有语音和文字提示。步骤为:连接电极,启动仪器,按压分析按钮,仪器迅即提示正在分析,并示知分析结果,如建议电击除颤,要求大家离开患者身体,按压电击键,即电击除颤,对持续室颤/室速患者,可作3次电击(200J、200~300J、360J),检查脉搏,如无脉搏,继续作CPR1分钟,再次除颤。 许多患者方面和操作因素将影响除颤的结局。患者方面的因素包括除颤前室颤和CPR的时间、心肌的功能状态、酸碱平衡、缺氧和应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除颤成功率有时可经应用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素而提高。操作因素包括:时间、除颤电极位置、电能水平和经胸阻抗等。 (1)时间影响除颤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时间,从室颤开始到除颤的时间愈长,成功可能愈小。及早开始恰当的CPR可增加除颤成功的可能,可延长除颤得以成功的时限,但CPR并不能终止室颤。 (2)电极位置影响除颤成功的第二个重要因素是电极的位置,两个电极的安置应使心脏(首要是心室)位于电流的径路中。 (3)电能目前常规的除颤电能为成人首次200J,若首次除颤未能成功,则第二次除颤可用200~300J ,而第三次和以后的除颤,则宜用360J。假如在成功的除颤后再发生室颤,则可用前次使患者室颤转复的电能。成人体重并非是影响除颤电能需要量的重要因素,儿童除颤时所需电能则较成人为低。儿童心室颤动很少见,在儿童终末期心律失常中约少于10。如为室颤,则建议初次除颤为2J/kg,如不成功,则以后的电击能量宜倍增。 (4)经胸阻抗(TTI):TTI是除颤成功的第四个重要因素。成功的除颤需有足够的电流通过胸部使处于危急状态的心肌除极。TTI以欧姆测定,表示电流通过身体的阻力,阻力愈大,则电流愈小,电击的能量和TTI决定确切到达心脏的电流量。虽能选择正确的电击能量,除颤技术也必须正确,以克服经胸阻抗和释放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到达患者。 心肺复苏术操作是否正确,主要靠平时严格训练,掌握正确的方法。而在急救中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可以根据下列五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1)瞳孔:复苏有效时,可见瞳孔由大变小,如瞳孔由小变大、固定,则说明复苏无效。 (2)面色(口唇):复苏有效,可见面色由紫绀转为红润;如若变为灰白,则说明复苏无效。 (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一次按压可以摸到一次搏动,如若停止按压,搏动亦消失,此时应继续进行心脏按压,如若停止按压后脉搏仍跳动,则说明病人心跳已恢复;按压有效时可测到血压在60/40mmHg左右。 (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睫脊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开始活动。 (5)出现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出现,并不意味可以停止人工呼吸,如果自主呼吸微弱,仍应坚持口对口呼吸。 心肺复苏应坚持连续进行,抢救中不可武断地作出停止复苏的决定。在医院内如有条件确定下列指征时,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 ④呼吸停止,PaCO2 ≥8.0Kpa(60mmHg)。 有以上脑死亡诊断标准的1~ 4点,加上无心跳,再加上已作心肺复苏30min以上,可以考虑病人真正死亡,可终止复苏。综合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封面新闻、@体坛周报、五星体育
往期精彩回顾: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