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方大炭素公告,其拟以总计不超过60亿元额度的闲置自有资金购买金融机构理财产品的议案遭与会投票股东反对,反对票比例达到99.8%。包括方大炭素大股东也认为购买金额过大,投下了反对票。
利用闲置或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在A股市场并不少见。
新京报记者统计发现,自今年1月1日起,截至8月18日,共有868家上市公司持有6898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总计6348.25亿元。这一金额远超2016年全年的4482.5亿元,达到历史新高。
从2011年至今,参与“理财”的上市公司数量和资金规模急速增长。在经过了2016年的短暂“冷却”后,目前,上市公司的理财热情再度升温。
上半年购买理财的上市公司比去年多247家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18日),上市公司披露购买理财产品的记录有3058条,相比。2016年同期的1901条增长了60.86%,甚至已经接近2016年全年的3362条。
数千条记录背后站着868家上市公司。新京报记者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8月18日,868家上市公司持有6898个理财产品,认购金额总计6348.25亿元。这意味着平均每家上市公司持有15.88个理财产品,平均认购理财产品金额为14.61亿元。
上市公司利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历史并不长。新京报记者通过Wind资讯查询近年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数据,显示最早的购买记录是2011年,当年仅南山铝业一家上市公司购买了理财产品,认购金额1.7亿元。
2012年12月21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监管指引文件,放松对上市公司闲置募集资金的限制,允许上市公司使用闲置资金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包括国债和银行理财产品等。这一指引文件,为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该指引发布前,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只限于公司自有的闲置资金,不能使用募集资金。
政策的效应立竿见影。2012年,有25家上市公司认购了71.34亿元的理财产品,平均每家公司持有2.84个理财产品,平均认购额为2.85亿元。
到了2013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剧增,全年有286家上市公司参与到购买理财产品中,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也增加到1667.38亿元,无论是平均持有理财产品数、认购金额数都较2012年增长了四五倍。
2014年、2015年,每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增长额度都接近2000亿元。2014年443家上市公司购买了3474.22亿元的理财产品,2015年则有628家上市公司持有7303个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5514.72亿元,2016年,621家上市公司合计持有金额4482.5亿元。
若与公开数据中2011年上市公司的“理财”金额相比,截至去年年底,A股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总金额已经是当年的2636倍;截至今年8月,这一规模是2011年的3734倍。
短暂冷却后 上市公司“理财”回温
“2013年到2015年初,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还是比较紧的,银行理财产品也随之走高,再加上当时A股市场处于一个低谷区,上市公司对外投资也不活跃,企业出于资金管理的需要,更多的偏向于购买低风险又具有一定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这是那几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增长的一大原因。”一银行业分析师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Wind资讯的数据也体现了这种市场变化。从2011年至今,除了2016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规模同比下降外,其余年份均呈同比上升趋势。
2016年全年,621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相比2015年减少了7家;与此同时,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金额、持有数也出现回落,合计持有金额4482.5亿元,持有银行理财产品数5898个。
“去年的数据回落是因为各项政策、市场变化有一定的迟滞性,主要原因还是2015年央行不断降准、降息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回落,且2015年A股有过一波牛市,资本市场上并购重组活跃,上市公司的钱可能更多用于投资并购上去了,这些政策、市场变化在2016年逐步显现。”上述银行业分析师表示。
而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趋紧,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重回4%,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热情重现。截至8月18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已经达到6348.25亿元,远超2016年全年的4482.5亿元,达到历史新高。
买理财的过半资金 源于闲置募资
在购买理财产品上,不少上市公司豪掷“千金”。Wind资讯数据显示,中国神华、新湖中宝、温氏股份、联络互动、天海投资和东方明珠等6家公司在2016年认购理财产品的总额都超过了100亿元。
截至今年8月18日,新湖中宝、五矿资本、中国动力认购的理财产品金额已经超过百亿元,其中新湖中宝以182.33亿元的认购金额排名居首。在2015年新湖中宝便购买了38亿元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收益为2078.62万元;2016年购买额剧增到211.31亿元,收益9605.76万元。
媒体报道数据显示,自2013年起,美的每年都会花费大额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截至2016年底,4年间美的集团累计买入2292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累计收益达37.85亿元,占其过去四年累计归属净利润的8.75%。
更有一些上市公司,其利润来源主要“仰仗”理财产品。8月10日,中葡股份披露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其购买理财产品实现收益1800万元,而同期其净利润为亏损4774.9万元;2016年中葡股份实现净利润1272.52万元,而其理财收益就达到5642万元。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2016年上市公司理财产品认购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占42%,募集闲置资金占比58%。
“购买理财一般是上市公司把暂时闲置的资金运用起来,一般都是购买低风险、保本型的理财,比银行同期利息高,从而降低财务费用。其他的资金管理方式有风险压力,上市公司一般不会采用。”一华中地区上市公司董秘向新京报记者解释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原因。
“较特殊的是募集资金,当然必须是闲置的募集资金,但要过相应的程序审批,如股东大会,保荐机构也得相应的发表核查意见。”该上市公司董秘对记者表示。
8月11日,华大基因公告,决定使用额度不超过3亿元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安全性高的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距离华大基因IPO上市仅不到一个月,华大基因将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占其此次IPO募集资金净额的六成。
除将募集资金用于购买理财外,截至2016年末,华大基因持有的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发售的相关理财产品及利息等共计16.09亿元。华大基因用于购买理财的资金,多为其上市前融资所得。在2016年,华大基因仅利息收入就达到7346.58万元,占其当年净利润收入的两成。
相关
银行理财产品70%投向实体经济
上市公司热衷理财,引发外界关于“脱实向虚”的质疑。
今年7月,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末,银行理财产品资金累计29万亿元,其中有超过70%的资金投向了实体经济。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公开表示,以2016年为例,在超过30亿元的银行理财产品底层资产中,12.5万亿为非标资产,而债市为10.25万亿。
殷剑峰称,由于非标资产相当程度上是准贷款,通过考察贷款行业结构,大体可以看出非标资产的流向。根据2015年贷款结构数据,贷款的行业结构主要还是与基建、房地产相关。
此外,今年一季度城投债和地方政府债,占债券市场存量的比重大概是40%,由此看出,这几年债券市场也是主要流向与基建、房地产直接相关的领域。
(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