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由山东省国资委指导,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东港口”)主办的“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新征程” ——新闻媒体走进山东港口主题采访活动在青岛启动。媒体代表们在四天的时间里,沿着海岸线深入探访山东港口旗下的港口群,感受“以为龙头,、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各板块集团为支撑,众多内陆港为依托”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剖析各个港口的优秀创新案例,揭开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秘密。
全自主集成创新应用场景“零”的突破
媒体行的首站,选择了我国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山东港口自动化码头(三期)。早在2013年,时任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负责人的张连钢挑起重担,在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的“三无”状况下,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创新攻关,终于在2017年建成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打开中国智慧港口的大门。 “连钢创新团队”由此诞生,并在2020年12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 “时代楷模”的荣誉称号。
但是,当时码头的许多关键技术和装备还受制于国外供应商。为了打破困境,整合上下游全产业链创新资源,联合高校、企业等与“连钢创新团队”共同攻关,成功研发出完全自主可控的整套解决方案,实现电控系统、智能感知系统等核心部件的全部国产化,让港口不仅有一颗聪明的“中国大脑”,还有一副强壮的“中国身躯”,让我国在自动化码头领域实现了全自主集成创新应用场景“零”的突破。
这座崭新的码头于2023年12月27日投产运营,随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就以桥吊平均单机作业效率60.2自然箱/小时,刷新了装卸效率世界纪录,印证了新技术在作业中的优势。
破解“世界性难题”
山东港口西联公司固机队技术主管杜勇操作手柄,挥舞吊杆“铁臂”执行360度旋转任务,“货船停靠位置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调整这个吊具的角度,去找到纸浆的捆绑铁丝,精准 ‘抓取’,完成卸船工序。”
以前,这位熟悉7类机械车辆驾驶,对曲臂吊、正面吊、叉车、门吊等样样在行的“绝活达人”必须在室外完成他的各类工作,劳动强度非常大。在传统的纸浆装卸作业里,工人先要爬到纸浆上,将挂钩钩头挂在纸浆的捆绑铁丝上,然后爬下,与杜勇配合完成起吊。等纸浆吊运到指定位置后,工人再次爬上纸浆将挂钩摘除,整个过程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而现在,杜勇只需坐在公司的件杂货数智中心,通过屏幕监测和控制台上的两个手柄,就能单人高效地完成任务。
件杂货是对以件计量、形状各异货物的统称,即便纸浆货种是件杂货作业中比较规范的货种,常见的尺寸也多达40种以上。由于这类货物情况复杂,无法用集装箱运输,装卸工艺流程繁复,人机配合多,还存在不同的存放需求和装船时间。因此,在件杂货领域实现自动化,是公认的“世界性难题”。
2022年5月,山东港口青岛港件杂货码头纸浆自动化攻关项目正式立项,项目组展开全力突破,逐一攻克件杂货装卸作业流程智能化、装卸设备自动化、堆场管理数字化等关键技术,实现了以“北辰”系统为代表的件杂货领域创新,打破件杂货领域的传统作业模式,进行信息化、自动化升级。
2024年7月6日,全流程自动化的件杂货纸浆码头正式建成投用,彻底实现“人机分离”,将员工从脏苦累险的劳动环境中解放出来,所有作业只需在数百米外的件杂货数智中心完成。
科技创新自力更生
在青岛港董家口港区的智控中心,粮食作业也实现了全流程智能管控。现场工作人员熟练地操作粮食智能查检设备,表层查检无异常指令下达后,卸粮抓斗同步作业,将粮食倾泻到传送带上,随即进入港区后方筒仓。
码头自主研发的粮食码头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统,通过综合运用视觉识别、AI智能分析、网等技术,将人员安防、设备技防、设备智控等集纳在一个平台,从而实现生产作业数字化,做到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作业,一条粮食船在港大约两天就能完成接卸。
对于进境粮食,则研发出智能查检、取样装备,实现对所有进境粮食品种的全覆盖,和表层查验检疫、靠泊卸货、取样送检各环节无缝衔接、快速通关,平均节约每船次作业时长10余小时。
“针对技术挑战,我们组建了技术专班……确保系统自主研发,并获得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青岛港董家口分公司粮食队主管工程师陈厚斌说。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而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了多项自主研发新技术的赋能,青岛港生产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智”造升级,闯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从“跟跑”到“领跑”的新道路。
新华财经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