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劳动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用3-5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建立学生劳动评价制度,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次数、劳动态度、实际操作、劳动成果等方面,具体劳动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评优、入团的重要参考。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学生劳动评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劳动评价,引导学生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二、评价的依据
学生劳动评价的依据是教育部新颁布的《文库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基一〔2015〕4号]和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7。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政策保障体系,开展劳动教育情况考核、将学生劳动实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三、评价的特点
学生劳动评价具有五大鲜明特点:一、以质性评价统整、取代量化评价;二、评价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三、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四、强调评价问题的真实性、客观性;五、评价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重视学生的学习的过程。
四、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发展性原则。学生劳动评价目的在于推动每个学生在原有劳动态度、水平上有新的提高,应从发展性的角度探讨评定学生的劳动成果、表现与进步,并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
2、评价的整体性原则。学生劳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进行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劳动中的各种表现和劳动成果,作为评价学生劳动情况的依据。
3、评价的多元性原则,学生劳动评价主体是多元的。教师、学生、家长、校外指导教师等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反思性的评价,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提高他们掌握劳动技能的能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4、评价的过程性原则
学生劳动的评价要重视对学生劳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是针对他们提出的结论。即使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或者没有得出所谓的“科学”结论,只要学生经历的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的发展价值。通过肯定其活动价值,营造体验成功的情景。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重视过程,注重坚持“学生自我参照标准”而不是“科学参照标准”或“成人参照标准”,即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的水平,或者成人的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结构的科学性。这是注重过程评价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五、评价的指标体系
学生劳动评价体系中的评价项目主要包括两个纬度与四个经度的评价项目:
(一)两个纬度
1、第一纬度是劳动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包括:
a、良好自觉的劳动态度,协作劳动意识。
b、劳动过程的时间、次数,劳动过程中意志品质。
2、第二纬度是劳动过程中学生的技术能力、劳动成果。 包括:
a、评价学生参加劳动时的运用劳动技术的能力。
b、评价学生完成劳动任务的情况——劳动成果评价。
(二)四个经度
1、第一个经度是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采用一系列的方式对自己的进步,成果以及不足加以记录,通过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活动目标以及自我调控进程,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责任感。
2、第二经度是小组评价,校内劳动、校外实践基地劳动,强调合作,劳动的过程与结果离不开小组集体的力量,因此各评价项目的评价首先由小组根据评价原则进行评价。
3、第三经度是教师评价,在学生劳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都是必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发展性评价原则,给予学生评价,教师的评价可以是正式评价----即量化或分等,更重要是非正式评价。如一句激励性话语或一个符号等。
4、第四个经度是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评价,学生参加家务劳动、校外劳动,通过家长和社会人士的一定评价,可给与更深入或更客观的过程活动指导,评价的目的不是分等而是一种对学生参加后续劳动的一种指导、激励。
六、学生劳动评价的结果运用
1. 学生劳动评价结果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2. 学生劳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评优、入团重要参考。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