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科学大咖的故事个个精彩,数学家埃菲·杰曼诺夫(Efim Zelmanov)的故事却很特别。
1915年,埃菲的父亲出生在哈尔滨。从此,杰曼诺夫家族的记忆被烙上了中国印记。
1997年,埃菲首次来到香港,开始接续杰曼诺夫家族的中国情缘。
2024年10月26日,身穿蓝色开衫、手握一杯热咖啡的埃菲,在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向我们讲述了他与中国延续至今的故事。
埃菲·杰曼诺夫接受大江东-复旦融媒体创新工作室专访。刘炳辰摄
“南科大数学中心是我留在中国的原因”
作为一名数学家,埃菲以解决数学难题而蜚声国际。
大学四年级,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的这种能力,此后“代数”成为他不断攻克的领域。1994年,时年39岁的他,因解决伯恩赛德猜想(Burnside conjecture)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这个大奖赋予他的,是一种为数学代言的使命。他说:“数学家总是应该害羞的,但菲尔兹奖让我的工作转向了‘公共关系’。”从此,除了继续钻研数学难题,他更致力于为数学代言,发掘培育数学人才,推广数学教育与国际合作。在中国、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知名高校、国际学术论坛上,都有他活跃的身影。
2016年,埃菲首次造访成立仅四年的南方科技大学,迅速被深圳速度与南科大的创新机制吸引,于2019年初开始担任南科大数学系杰出访问教授,创办了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杰曼诺夫数学中心)。
“最初只打算每年在深圳待三个月。”埃菲说,但很快发现,“不管我身在何处,我的心却留在了深圳国际数学中心。”2022年,他选择全职加入南科大,担任该校讲座教授和数学中心主任。“这个花费巨资、获得巨大关注的数学中心,是我来到中国的动力。”
在埃菲看来,他当时就职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设施完备如一艘“巨舰”,“我已无法改变它”;而在深圳南科大数学中心,他可以带来更多积极改变,“我们处在开端,正在重新书写规则。”
数学中心的运作过程常常遭遇各种困难,不过,埃菲表示,“雄心勃勃”和“充满活力”的深圳,总是“那样的慷慨和善解人意”。他常常感慨这个城市为创办这所全新大学付出的巨大努力,更切身感受到对科学的尊重和对教育的重视。“有任何困难,我们都可以找到政府对话解决,他们会尽力帮助我们并解决问题。”
经过5年辛苦耕耘,南科大数学中心逐渐成为世界顶尖数学家的聚集地。“南科大数学中心是我留在中国的原因。因为我可以做得更多!”在埃菲的推动下,中心近1/3的教职员工来自海外,每年举办数学会议促进国际学术交流。“访问学者络绎不绝,有的访问三个月,或者半年。”埃菲说,“但我更想聘用他们留下来全职工作。”
“一起来,一起来!”采访时,埃菲用他的俄罗斯母语向世界数学家发出了邀请。
“她”论坛上唯一的男性嘉宾
除了深圳,另一座城市——上海,也在吸引着埃菲和更多的顶尖科学家。
“上海简直是……哇哦!”当问及对上海的印象,埃菲微抬下巴,目光望向远处,似乎在搜寻着能够捕捉这座城市精髓的确切表达。片刻之后,他突然抬起原本倚在沙发两侧的双臂,在空中划开一个大大的半圆,大声说出了两个词:“令人激动”“卓越伟大”。
埃菲与上海的多次邂逅,都与每年的顶科论坛息息相关。2018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在上海发起顶科论坛,致力于打造汇聚世界人才的科学盛会,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如今,论坛的“朋友圈”日益扩大,今年吸引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位科学家共聚一堂。
埃菲谈到上海时神采飞扬。伍静摄
“科学家们乐意参与和推动国际合作。这个论坛可能无法完全实现这一目标,但它对此做出了贡献。”埃菲表示,“在一些领域,中国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于自己参加过的众多论坛,埃菲不无感慨:“中国大概是最会充分通过主办论坛助益国际交流的国家。”
“这个论坛的最大不同就是多元。”专访中,埃菲多次强调顶科论坛的不同凡响。顶科协现有约200位科学家会员,涉及诸多顶尖科学奖项。“我可以在这个论坛上遇见知名且有趣的人,不仅有数学家,还有生物、化学、物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学家。”对活跃的埃菲而言,开放多元不仅是专业内的交流,也是跨领域的碰撞启发,所以他很喜欢参加与自己研究领域迥异的讲座,“每年顶科论坛有不同的主题、开放的氛围、新鲜的体验,这是顶科论坛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埃菲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大会。刘炳辰摄
对于已参与三届顶科论坛的埃菲而言,今年的论坛格外特别。因为他又尝试了一个新身份:女性科学家会议——“她”论坛的唯一男性嘉宾。“她”论坛是顶科论坛的一个特色论坛,主要探讨科学界的性别议题。
然而,一向活跃的埃菲在这个论坛上却稍显沉默。他的两侧坐着6位不同领域、不同国籍的女性科学家,对面则坐满了女性占大多数的参会观众。观众提问时,女性科学家们逐一回应,埃菲则始终在认真倾听。“我知道女性科学家面临很多挑战,我希望对这个领域有更多了解和研究。”埃菲坦言自己在这个议题上还是个“小白”,因此“主要负责介绍串场”和“倾听女性的声音”。
埃菲参加世界顶尖科学家“她”论坛。陈果摄
“因为他是个超暖心的人。”谈及埃菲获邀成为本届“她”论坛唯一男性科学家的原因时,顶科论坛品宣负责人陈汶鑫给出了“官方”解释。
希望学生“不要太听老师的话”
“没有所谓的美国数学、中国数学、法国数学或者俄罗斯数学——数学是没有国界的,它是国际科学。”埃菲这样描述他心中的数学:“不同地方的人思考着同样的数学问题,并期待着一致的结论。”
1997年的香港之行,让埃菲重新打开了深藏杰曼诺夫家族的中国记忆,此后他频繁来中国进行学术交流,次数多到“数不清”。埃菲认为,数学的发展必须国际化,国际化就需要科学家之间开展持续的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因此,“我喜欢顶科,我总是穿梭于这类学术论坛。”
采访中,埃菲特别提到了他12岁时的数学启蒙老师Lydya,“她鼓励我挑战自己,一步一步解决更难的数学问题。”埃菲说,“我对她一直充满着感恩。”此后,埃菲暗下决心,要成为像Lydya老师那样,能够开启学生数学之智的教育工作者。
1980年,埃菲获得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大学数学博士学位后,最初在前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1990年后,他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任教,经过不断努力,成为一位享誉国际的数学家和教育家。2022年,时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数学系主任的James Bunch曾对埃菲做出如是评价:“杰曼诺夫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是世界顶级的数学家之一。他在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数学系的国际声誉和卓越传统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年青一代学生的杰出榜样。”
埃菲教过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只有中国学生给他留下了“很少和老师对抗”的独特印象。中国重视教育和知识,学生尊重老师、学习努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但在某种程度上,他希望学生“不要太听老师的话”。作为老师,埃菲虽然很乐于为自己的学生提出建议,但更希望他们能够做到“独立思考”。
埃菲给中国学生的寄语。黄一夏摄
“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后人会继续解决;但如果后人要解决前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不应该走和前人一样的路。”埃菲说。
不知不觉间,我们和埃菲的访谈已超出原定的一个小时。
“您之后还会来顶科论坛吗?”
“来啊,每年都来!我两个小时就可以从深圳飞到上海了。”埃菲语调轻快。
“您能否为中国学生写一段寄语?”
“当然可以!”
“亲爱的学生们:努力学习,独立思考!祝你们好运!”
报道统筹:李泓冰
采写指导: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刘勇
采访写作: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陈果、刘炳辰、李倪、黄一夏
视频采制:黄一夏、李倪
(来源:大江东-复旦融媒体创新工作室)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