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锋号角。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各级红十字会和广大红十字工作者必须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红十字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必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更加昂扬的工作状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以“小部门也有大作为、小单位更需大担当”的勇气魄力和行动自觉,立足岗位职责,发扬自身优势,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持续展示红十字会担当、贡献红十字会力量。
善作善成,争当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急先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红十字会的宗旨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长期实践证明,各级红十字会在健康中国、疫情防控和应急能力建设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
一要务实有效地提供生命健康的安全保护。加快推进应急救护技能进基层、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行动,培训更多技能过硬、敢于出手的应急救护员,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浓厚氛围。加强多方联动和多方投入,持续推动在人口和人流稠密集中地区配置AED(自动除颤仪),努力为生命健康安全筑起一道有效的保护屏障。
二要尽最大努力实现更多的生命接力。人道领域的生命接力工程,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显得更加富有现实意义。要继续做大做强人道事业的工作品牌,不断巩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成果,挽救更多身处绝境的血液病患者性命。不断提高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有效推动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事业稳步发展,扎实做好无偿献血事业的参与、推动工作,让生命接力与延续工程在更高质量的文明城市创建中开花结果、见人见事。
三要播撒和普及更广泛更管用更接地气的健康救护知识。积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持续开展形式活泼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红十字生命教育,用好用活红十字救护师资志愿力量,有效开展自救急救、防灾避险、防溺水技能、生命健康安全体验与教育等相关知识普及培训,让生命健康与安全教育工作深入人心、“救”在身边、保障健康。
搭台通路,架好助推共同富裕伟业的连心桥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将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红十字会作为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将承担着重要的平台、桥梁、渠道作用,必须立足职责定位循序渐进、有序参与,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探索参与第三次分配的有效途径,不断优化服务,打造多元化、多渠道、可持续的筹资工作格局,在推动共同富裕伟业中发挥独特作用。
一是加强筹资动员能力建设。共同富裕,一头连着具有大爱情怀、大局意识的先富者,一头连着暂时存在困难或易于返贫的弱势群体。要发挥好红十字会的“连心桥”作用,充分利用职能、渠道和人才优势,广泛动员引导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热心人士等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富裕,汇聚实现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要善于搭建推进共同富裕的好平台,创造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好项目,给“好人”做好事机会。既要尽力而为、全力以赴,不断提高人道资源动员能力,丰富网络筹资、项目筹资、常规筹资等动员形式,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尊重规律,行稳致远。
二是扎实做好捐赠服务工作。严格执行和落实好捐赠法规与制度要求,依法保护捐赠人、受捐者等各当事方合法权益,特别是保障好参与权、知情权、隐私权、监督权等相关权益,依法做好捐赠事业的信息公开公示、激励褒扬等工作,真正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好渠道、搭建好平台、充当好帮手。特别注重加强公信力建设,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平台的信用度、权威性,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信于民。
三是依法做好捐赠执行工作。要突出捐赠执行的法定性,确保捐赠工作从始至终遵从法律法规所限定的职权范围,坚决不越边线、不破底线、不踩红线。要努力提高捐赠执行的针对性,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特别关注最易受损人群、易返贫人群以及因病因灾等偶发原因陷入窘境的弱势群体,真正关注和满足弱势者的人道需求,提高针对性、帮在关键处,做好教育帮扶、就业帮扶等关键工作,不断提高捐赠执行针对性,努力为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生活双富裕目标贡献智慧力量。
用心用情,甘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广泛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具有天然优势,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同心同向。广大红十字人应主动切入、顺势而为,更加用心用情用力做好群众工作,甘做群众“贴心人”。
一是传递更多的温暖。要通过组织、整合、推动人道救助、爱心捐赠、公益行动、大爱捐献等资源和行为,更多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和“一老一小”,务实开展救助救急、生命接力、健康指导、疏导慰问、救援抚慰等服务活动,持续做好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品牌工作,持续传递党和政府以及爱心捐赠方更多的温暖,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先进性和自信度。
二是打造更多的阵地。要加大投入、科学布点,持续建设更接地气、更具活力的诸如博爱家园、救护站、心理咨询室、救护培训室等红十字工作阵地,强化阵地服务功能,依托阵地开展更多受群众欢迎、为群众服务的活动,广泛传播人道文化,持续推动“救”在身边的红十字会建设行稳致远。
三是收集更多的民意。利用与群众联系紧密、身处一线的特色优势,尽力而为做好社情民意的收集、化解、上传等工作,继续发挥好群团部门职责作用。注重更多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更加重民情、解民意、惠民生、暖民心,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注重满足人道需求的均衡性和可及性。通过实实在在的工作,把党的关怀温暖送到群众中,切实承担起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崇高使命。
发挥优势,打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桥头堡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推进,社会文明程度必将显著提升,参与志愿服务将是每个人现代文明的身份象征、精神世界的自觉追求。红十字会围绕人道领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既是工作职责所需,也是事业发展之重,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明确要求和直接体现。红十字会应自觉发挥优势,努力打造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桥头堡。
一是用事业感召人。红十字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最容易打动人、感染人、吸引人。各级红十字工作者要强化人道力量的感召,努力打造“三救三献”业务方面的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如红十字应急救援、遗体器官捐献、养老、心理救援等,持续做好热心带头人培养工作,不断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和力量。
二是用激励带动人。有效开展“寻找最美红十字人”“最美救护员”“最美志愿者”“会员之星”等典型选树推荐、评选褒奖工作,做好红十字志愿者星级晋级、“博爱单位”“博爱大使”等评比工作。大力宣传红十字工作者、捐献者、捐赠者、救护员、养老护理员和优秀会员、志愿者、红十字青少年等典型事迹,及时总结推介红十字志愿服务中的典型案例和感人事迹,用有效激励褒扬去引导人、带动人。
三是用服务留住人。既要为做好事的人躬身搭台,让做好事的人自得其所,又要帮助志愿者解决在志愿服务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让他们轻装上阵、愉悦志愿,用优质服务留住队伍、留住人员,从而让广阔的志愿服务舞台上不断涌流着红十字力量、展示出红十字风采。
开拓进取,勇当群团改革建设的践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有效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这一论断深刻指出了深化改革对于加强群团建设、发挥群团作用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基础作用,也鲜明阐述了群团组织改革永远在路上的务实要求和基本立场。近年来,红十字系统改革建设卓有成效,尤其是基层红会改革成效明显,人员力量和工作经费得到了一定保障,但依然需要持之以恒通过改革补短板强弱项,绵绵用力把改革建设抓好抓实。
一是始终筑牢基层组织。分类推进红十字会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积极探索基层组织从建起来向活起来、强起来的发展模式,解决好红十字基层组织要干啥、怎么干的问题。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基层干部主动性强、社区群众觉悟高的地方,抓好基层基础示范点建设,通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不断健全红十字会组织体系。
二是始终注重文化传播。争取各级各类媒体支持,整合利用好自身官网、公众号、微博等宣传平台阵地,抓住“5·8”世界红十字日、急救日、捐献者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发现挖掘特定感人故事,持续组织有效宣传,多渠道多形式推动人道文化深入人心、走进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利用现有服务阵地、当地市民休闲广场、公园等场所,建立红十字文化宣传栏。珍惜群众信任,自觉主动接受各方监督,注重信息公开公示,以高效运转、公开透明作为事业发展生命线,持续培育弘扬红十字会的阳光、透明、廉洁文化。
三是始终狠抓自身建设。不断发展壮大红十字会员和人员队伍,强化自身建设。尤其是要有效落实“专兼挂”制度和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争取适度增加机关人员机构编制,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红十字会领导班子,配齐干部队伍,促进基层红十字事业队伍稳定有力。规范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内部治理结构。努力把红十字队伍建设成政治信念坚定、履职能力过硬、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队伍,以崭新的精神面貌、突出的工作业绩、独特的作用影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柳小波 江西省萍乡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