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Joachim Krueger 酷炫脑
Via:Pixabay
作者 | Joachim Krueger
翻译 | 刘子涵
审校 | 酷炫脑
美工 | Jenny
编辑 | 加薪
重新思考和改变一个人的决策有时是有益的,因为这种额外的思考能够增加我们的信心,而信心通常与决策准确度有关。
有一种民间的心理学信念是这样说的:“在做决定或考虑行动方针时,最好遵循我们的第一直觉”。然而,这并不总是正确的。使用直觉有时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使得我们接下来反而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思考自己的决策是否正确。按照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弄清楚什么时候应该使用直觉,什么时候不应该。一旦我们了解了合适的条件,我们就能做出更好的决定。
判断使用直觉的条件十分复杂。人们大多数都希望直觉是有效的,因为这样我们不需要付出太多精力就能取得不错的结果。这种想法满足了我们的可取性偏见,也就是俗称的一厢情愿的情况。Adam Grant(2021)就这个问题写了一本涉猎广泛的书籍《Think Again》,我在其他地方对其进行了完整的评论。在这里,我想对书中提到的狭义第一直觉谬误进行补充说明。
什么是第一直觉谬误?
“第一直觉谬误”一词是Justin Kruger和他的同事(2005)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文章指出,在检查时修改答案的学生比不修改答案的学生得分更高。第一直觉谬误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次得出的答案比第二次的答案更不准确,也包含了有时学生会倾向于相信相反的答案。
这一现象可以用以下的想法理解:如果你修正了你的第一直觉,然后才发现你的第一反应是正确的,那么你就会后悔。如果你坚持你的第一反应,而另一种选择被证明是正确的,你也会有遗憾,但它的存在更弱,也更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第一种后悔是为从正确的反应转变为错误的反应而感到惋惜,而第二种后悔是为没有从错误的反应转变为正确的反应而感到惋惜。采取了错误行动比无所作为更令人难以接受,就像告诉自己“要是我没有改变主意就好了”比说“要是我改变主意就好了”要痛苦得多,前者会带有更强烈的罪恶感。
学生可以在考试中自由决定是否要更改他们的答案。如果考试不是太难的情况下,第一次写下的回答50%以上提出都是正确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有的答案都被改变,准确率将会下降到50%以下。因此,选择是否需要更改答案对成绩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在讨论这项研究时,Kruger指出,改变的决定很可能取决于学生从思考中获得的信心。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说服自己改变答案会带来进步之后才会改变答案,而这更有可能让他们取得对的答案而不是错的。简而言之,重新思考和改变一个人的决策有时是有益的,因为这种额外的思考能够增加我们的信心,而信心通常与决策准确度有关。
Via:《Adventure Time》
什么时候进行额外的思考会有帮助?
这项研究表明,第一直觉谬误存在细微的差别。尽管人们并不总是认为他们的第一直觉总是最好的,但他们有时也不愿意再进行更多的思考了。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项评估任务来重新表述第一直觉谬误。假设你被要求估算Martin Luther的出生年份。你可能会先进行合理的猜测,把时间范围缩小到15世纪下半叶。但在那之后,你就只能胡乱猜测了。如果你的猜测是随机的,那么平均来说,你的第二次猜测不会比第一次更好。如果你还有残留的知识记忆,那么你可以改进你的答案;如果没有,那么你的第二次猜测大概率会让你偏离事实。
研究人员Leonard Chen发现,第一次猜测通常都比第二次猜测更好(Krueger & Chen, 2014)。这里不存在第一直觉谬误。然而,第二次猜测也并非毫无用处。如果将第一次和第二次猜测取平均值,结果往往比单独猜测更准确。这种重新取样自己思想的过程被称为辩证的思想,展示了个人思想中的群体智慧。
假设现在我们的第一直觉告诉我们,Luther出生于1475年,这个数字是我们通过将1450和1500的区间分割得到的。我们后来才知道他实际的出生年份是1483年。在此之前,我们会做第二次估算。如果第二个估计低于1475,它就比第一个差;如果第二个估计比第一个高,它就更好。然而,第二次估计值可能高达1507,然后这两次估计值的平均值比第一次估计值离真实值更远。简而言之,当我们被迫生成一个估计时,第二个估计不一定比第一个更好,但与第一个估计的平均值相比,它可能会提高准确性。
Via:《Adventure Time》
参考文献(点击滑动查看)
1.Grant, A. (2021). Think again: 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 2.Viking.Grüning, D. J., & Krueger, J. I. (2021). Strategic thinking: A random walk into the rabbit hole. Collabra: Psychology, 7(1): 24921. https://doi.org/10.1525/collabra.24921
3.Krueger, J. I. (in press). Upon reflection. Review of ‘Think agai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Krueger, J. I., & Chen, L. J. (2014). The first cut is the deepest: Effects of social projection and dialectical bootstrapping on judgmental accuracy. Social Cognition, 32, 315-335.
5.Kruger, J., Wirtz, D., & Miller, D. T. (2005). Counterfactual thinking and the first instinct fallac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8, 725–735.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