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悠久的历史中,推出了不少产品,例如不同类型的银行卡。很早之前,银行的功能比较少,其中一个是存款,另一个就是收益的主要来源贷款。
提到银行卡,许多人会认为它只是一个消费工具,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银行卡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情况,我们都会使用储蓄卡和借记卡,当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会使用信用卡。其次银行卡还分为活期卡和定期卡,通常用的都是活期卡。大家都知道它们都属于银行卡,那么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可以放心的是,现在的储蓄卡和借记卡没有什么区别,可以说储蓄卡就是借记卡。
早期的活期卡并没有密码,也不可以进行流通,因此,当初办理储蓄卡还是很多的。而现在,只要是银行卡都是会设置密码,任何的活期卡,都具备流通功能。
储蓄卡“储蓄卡顾名思义,它主要是用于储蓄资产。属于借记卡的其中一种,功能相当于90年代使用的存折,但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是功能分割版的借记卡。仅具备取款、存款、转账、缴费等功能。用于日常生活是足够的,但是时代的不断变化,人们的头脑也已经跟着转变,更加希望自己的钱可以“生钱”。而主要通过储蓄卡是达不到购买理财产品的。
那么就可以体现借记卡的优势,借记卡不能透支,而且存款的利息是根据活期利息计算的,主要用于水、电、气等自动定期的扣款功能。此外,除了基础的存取款和转账等功能,还可以购买一些理财产品,比如股票、基金、期货等等,换句话说,借记卡属于储蓄卡的升级版本,同样也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信用卡。也就能直接说明,为何现在银行多数办理都是借记卡的原因了,不仅功能更加齐全,还能满足大众的需求。
其次为信用卡,也称为贷记卡,是可以透支的。信用卡具有一定信用额度,在这个额度范围内进行“超前消费”,而后还款,并且具备一个免息期,最长可达56天,其中存款是无利息的,并且取现金是需要收取手续费用的。
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展,银行的业务范围也逐渐增多,客户若办理不同的业务则需要单独办理一张不同的银行卡,这种相对就比较麻烦,而且卡片增多,管理起来也不方便,效率也随着变低,慢慢银行将三种卡类都合并在一张借记卡中。
一张借记卡都具备了以前专用卡、储蓄卡和转账卡的所有功能。这样不仅方便用户使用,并且让借记卡更加简单化和人性化。
现在银行卡的外观可以说是越来越好看,甚至有些储蓄卡的颜值可以与信用卡相媲美。生活中不难发现,尽管银行卡上该印的画都印了,但是还是分不清到底是储蓄卡还是借记卡?如果自己使用的是储蓄卡,需不需要抓紧更换?
确实,像之前到银行申请的多数都是储蓄卡,但是随着借记卡的出现,慢慢就办理借记卡,如果会产生影响使用等问题,银行肯定会提早发现,并且把之前的储蓄卡做统一的升级。简单来说,如果我们手上的银行卡若标记的储蓄卡,其实也是借记卡。因此,下次在银行办理业务填写表格的时候,不管是储蓄卡还是借记卡,无非就是银行的表格用语没有更新而已,大可放心填写。
综上而言,储蓄卡就是借记卡的一种类型罢了!两者相当于是“母亲”与“孩子”的关系。
另外,在使用借记卡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不少问题,比较典型的问题如下:
更新金融IC卡:金融IC卡相比较传统磁条卡的安全性较高,盗刷几率低,且使用时间长。如果你还在使用传统磁条卡,需及时更新为金融IC卡,提高安全保密性。
输入密码需遮挡:不向任何透露银行账号、验证码、密码等等信息,不可轻信通过电子邮件、短信、微信等方式索要卡密码等信息,需提前与对方进行核实。
网购需小心:网购需选择可信任的正规平台,其次在换手机号前需及时解绑银行卡。
定期清理未使用卡:如果没有销户,“睡眠卡”是不会产生费用的,除了信用卡,可能因此产生不良记录。
责任编辑:
无论是去什么合法的银行办理存款,存款的记录也不可能无缘无故消失。哪怕银行没有存款记录,只要你手里有银行出具的存款凭证,存款也是能拿回来的。
但如果是这几种情况,就一定要特别小心,因为很可能你当时在银行办理的不是存款而是被忽悠购买了某种理财产品或保险产品。但是也不要惊慌,掌握这几种办法,损失也能减少到最小。
任何一家正式挂牌的银行都是合法的银行,在银行里办理存款,银行里不可能没有记录,当然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存款办理的年份比较久,又或者是银行系统的一些数据丢失,造成的这种情况。
只要你手里有相应的存款凭证,比如存折,存单等等,能够证明自己在银行里存过该笔钱,那么也是可以要求银行依法兑付存款的本息。
现在随着央行和银保监会的监管力度加大,每个银行网点的数据都会汇集到该银行的总行系统。就算该银行网点的数据丢失,那么在该银行的总行也能查找到相关的存款记录。
也就是说如果该银行网点查不到自己的存款信息,那么去该银行的上级银行也能查到相对应的存款记录,到时候也能将自己的存款取出来。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你是通过银行卡办理的定期存款,去用ATM机进行查询的话,肯定是查不到定期存款的相关信息。
在ATM机查询到的是该银行卡上的活期余额,这个时候也不用慌张,拿着银行卡和身份证到银行柜台查询,就能找到存款的相关记录,或者是登录银行的APP,在APP上也能查到。
如果你通过各种方式都查询不到自己在银行的存款记录,那很可能当初你就办理的不是存款,而是买了相应的理财或保险产品。
去银行办理过存款的朋友应该就知道银行的工作人员经常会介绍一些收益高的产品,而往往那些收益高的产品就是保险或理财产品。
但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并不会明确告知你这些不是存款产品,我会告诉你,这是一种“新的存款产品”,它的收益也要比普通存款产品更高。
而像出现这样的事,自己的存款变成了保险或理财的事情,在前几年哪怕是国有大银行里面也时有发生,这主要是因为银行的工作人员为了拿到高昂的提成和奖金。
故意在销售该类保险或理财产品的时候,夸大收益,长险,短卖等等违规的操作,但随着这几年央行银保监会的监管力度加大,发生这样的事情也相对来说比之前少了很多。
因为央行出台了一个文件,任何保险或理财产品都不能固定收益,这也就意味着购买这些保险或理财产品,银行工作人员不能告诉你是保本保收益的,需要购买者自负盈亏,一旦销售人员有虚假宣传的嫌疑,很可能会受到相应的惩处。
当然如果你的存款变成了保险或理财产品的话,你还想去银行的柜台查找到自己的存款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很多银行销售的保险或理财产品,并不是该银行自营的产品,而是代售的一些产品。
但是如果你在购买相应的保险或理财产品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也会给你出具相应的凭证。
但是现在很多保险或理财产品也可以在手机上直接完成购买和办理,当工作人员帮助你在手机上完成相关的手续的时候,在银行柜台上确实查找不出来。但是你同样可以登录手机银行APP查找相关的信息。
而如果你手上拿的是相应的纸质凭证,保险合同或者是理财合同,等等可以到合同上的公司进行查询。
就比如说保险合同在你购买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是需要录音录像的,并且在购买之后还有相关的电话回访。一般情况下,购买者会知道购买的就是保险产品。
当存款变成了理财或保险产品的时候,如果能够证明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银行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导致的,那么可以直接去相应的监管部门进行投诉。
无论是保险产品还是理财产品,在购买的时候都需要进行签名,如果自己从来没有购买过这样的产品,那么这个签名肯定不是你自己亲笔签名,可以申请司法鉴定。
当然有些时候可能是你自己忘了,当初想去银行办存款,稀里糊涂地买成了保险或理财。因为现在银行工作人员销售保险产品或理财产品的时候,都会进行录音,或录像等进行取证,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有些人在办理存款的时候听信了工作人员的介绍,认为保险或理财产品的收益就是那么高,然而实际上他们所宣传的收益都是一个预估值,与实际收益存在很大的差别。
运气好确实能拿到不错的收益,但如果运气不好可能不但没有收益,甚至还有亏损本金的风险。
还有一点就是相关的保险产品和理财产品,并不在银行的存款保险保障范围内。当银行出现倒闭破产的情况下,如果购买了银行的自营保险或理财产品,很可能那些钱就真的打水漂了。
对我们绝大多数普通储户来说,一方面没有理财的相关专业知识,购买保险或理财产品也只是听信工作人员的推荐,很可能到最后面临的就只有亏损。
现在央行和银保监会对银行工作人员违规售卖保险和理财产品的打击力度比较大只要有证据能证明银行工作人员违规销售,去投诉一投诉一个准,而且银行还会赔偿相应的损失。
如果自己的存款,既在银行查不到相关信息,也查不到相关的保险或理财信息,那么还有一种可能是被银行的工作人员私自挪用。
相对来说,现在银行出现这种状况的非常的少,在10多年前出现这样的问题还相对来说多一点。因为对于银行的工作人员来说,每天都要经手这么多钱,犯不着为这么点钱丢了自己的铁饭碗。
而出现这样的大多有这么几种情况,银行的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便利以高息为诱饵,诱导储户去办理存款,而这种存款基本上都不是正规的办理。
一些储户为了贪图高息,铤而走险将钱给了这些工作人员,确实当即能拿到高额的贴息,但随着案发,到最后可能连存款的本金都没了。
所以去银行办理存款的时候,不要听信一些人所说的贴息,因为根据央行的规定,银行现在不允许以贴息的方式进行揽存。
哪怕事后通过诉讼的方式拿回了存款本金,你拿到的贴息部分也需要还给银行,对于储户来讲损失更大。
但现在央行和银保监会以及各个地区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加大,基本上不存在这样的事情。
如果是在银行里办理的正规定期存款,哪怕是你的存折,存单或银行卡都丢了,在银行的系统里面也能查找到你的存款记录。
其实在我们去银行办理存款的时候,只要我们不贪图高息,不听信工作人员所介绍的那些新的存款产品,我们在银行的存款是非常安全的。
至少在现在现有的银行,哪怕是倒闭的居民存款的赔偿也都是100%,更何况只要控制存款的本金不超过50万元,哪怕银行倒闭了也能得到全额的赔偿。
所以最后还要啰嗦一下,银行的保险理财产品宣传收益确实很高,但想要拿到这么高的收益很难。工作人员推荐的一些贴息存款收益确实诱惑很大,但也要知道,这很可能你存款的本金都没有保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