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4月,在东北进行的四平保卫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配合我们党和国民党的和平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而进行的一场政治战;是在敌我力量悬殊,我军装备远不如国民党军队的情况下.与敌展开的一场空前惨烈的阵地防御战。
敌我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刚到东北的新四军三师七旅,参加了这场恶战的全过程。我当时为七旅20团政委兼团长,率领全团和兄弟部队一起,共同经历了这场血与火的磨炼。
而今,几十年过去了、枪声虽已远去,但是每当回忆起这一战役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一、四平保卫战的历史背景
回忆四平保卫战,首先想到的是这一战役的历史背景。对于东北这块千里沃野的黑土地,我党中央和毛主席一向非常重视。它不仅有中国最大的“粮仓”和
“林海”,还是中国最大的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基地,而且背靠苏联。早在1945年党的七大期间,毛主席就指出:“从我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极为重要的。如果我们现有的一切革命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毛泽东传》1893—1949下第758页)。
1945年8月,抗战一结束,我党就制定了以发展东北和热河、察哈尔省为中心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大批主力部队,海陆并进.昼夜兼程,急进东北。远在华中的新四军3师部队3万余人,从受命到开拔,不过六、七天时间,行动之快,是罕见的。各解放区调往东北的部队,合计约11万人.调入东北的党政干部和技术干部2万余人。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我党先后调派政治局委员彭真、陈云、高岗、张闻天以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林彪、李富春、李立三、罗荣桓、林枫、蔡畅、王穆样、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万毅、古大存、陈郁、吕正操、肖劲光等赶赴东北开展工作、占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总数的四分之一。足见我党中央为抢占东北,下了最大决心,投入了巨大力量,并抢先一步,争得主动。对此,毛泽东1945年1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中称之为“又一个几千里的长征”,“这
是有共产党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调动。”
蒋介石同样重视东北,同样看到东北战略地位的重要性,说“东北不是革命的策源地,而是革命的归宿地”。意思是说,占有了东北,革命就到最后成功的时候.因此,要他的部下“格外奋起,格外努力.完此一篑,以竞全功。”(《毛泽东传1893一1949下第759页)为此,他一面借和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取得接收东北主权的合法身份.一面将其“五大金刚”中的两张“王牌”新1军、新6军以及7l军、52军、13军等(全部是机械化和半机械化部队),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用美舰和飞机.从海上和空中赶运东北,与我军争夺这块黑土地。
国共双方虽在重庆谈判中达成《停战协定》.但蒋介石声称东北除外,自以为能够凭借武力解决东北问题。于是.蒋军便乘苏联红军自沈阳撤退回国之际进
占沈阳,并随即以沈阳为中心,分别向北满、南满发动进攻.妄图在抢占本溪、鞍山、四平之后.继而进占长春、哈尔滨.达到独霸东北的目的。
四平.位于东北松辽平原中部的沈阳与长春之间.是中长路、四洮路、四梅路三条铁路的交叉点,连接东、西、南、北满的重要交通枢纽;是东北的军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蒋介石说:“没有四平就没有东北”,。拿不下四平.不停止战争;打不到长春.不商谈和平。”限令北进的两个军(新1军、71军)于1946年4月2日前攻占四平。
我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针锋相对.指示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以下简称“东总”)“死守四平”、”化四平为马德里”。(马德里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保卫战长达两年半时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发生在西班牙的一场举世瞩目的战争。)毛泽东要把四平保卫战变成马德里之战.;意思是不惜代价.坚守四平.取得我党我军在东北的有利地位,迫使国民党签订和平协定。
东总遵照中央意图,决定集中六个旅(师>,在四平阻击北上敌人的进攻.与敌“决一死战”。这六个旅〔师),来自关内八路军、新四军的劲旅.有山东来的第1师、第2师.华中来的新四军第3师的7旅、8旅、10旅以及独立旅等,都是经过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磨炼,有着丰富斗争经验的钢铁部队。我军装备虽远不如国民党军队.但指战员有着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良好的军事素质,在这方面是国民党军队远不可及而且是永远赶不上的。
为迎击北上敌人的进攻,东总的作战部署是.以小部兵力坚守四平正面,消耗国民党部队;大部队则集中在四平侧背,作为机动出击力量,支持守城部队,待机歼灭国民党军。
坚守四平城区的部队.有保1旅的1团,万毅部队的56团.新四军3师7旅的21团,山东来的7师在取得长春大捷后也奔赴四平.参加城区作战。他们在四平城区的作战中,坚守阵地,打得很英勇。
在四平侧背地区.阻击敌人北进的我强大部队、有山东来的l师.万毅部队、新四军3师8旅、10旅、独立旅等。在同北上敌人的周旋中,发扬我军特长.在运动中消灭进犯之敌。取得不少胜利:敌71军87师两个团。进至四平南之金家屯一带.企图绕过八面城迂回四平,东总抓住战机.集中上述兄弟部队的14个团,诱放深入、分散.在大洼、金山堡一带.发起突然反击。一举歼灭该敌.毙、伤、俘敌贝4000余人.给予帮刚进入东北的71军以重大打击。这是我军进入东北初期.在敌进我退形势下.在运动战中歼敌两个团的突出范例.给予在平正面迎击敌人的广大指战员以莫大鼓舞。一场惊险激烈的四平保卫战.就在此大洼、金山堡战斗的胜利声中展开了。
二、四平保卫战中的新四军三师七旅
招任四平以南地区正面阻击国民党进攻的是新四军3师7旅。7旅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是一支敢打大仗、恶仗、敢于刺刀见红的部队。抗战时期.7旅作为新四军机动部队,由军部直接指挥.转战苏北、皖东、淮南、淮北.屡建战功。
在四平保卫战中,7旅在东总直接指挥下.在四平前沿一百多里的防线上.哪里需要就到那里去、哪里危急就在那里上,配合各兄效部队,把敌人挡在四平街外。
前哨站在泉头打响
沿中长路北犯的敌人遭到我军节节抗击.行动非常迟缓、至4月4晶才进占昌图车站.敌人原来叫器4月2日进占四平的计划落空了。在杜辈明一再催促下、新1军第50师先头部队分四路向我扑来。
1946年4月1日.我7旅20团奉命在昌图以北、四平以南的泉头车站一带阻击北进之敌.掩护我参战部队向四平集结:全团指战员同仇敌忾.给予来犯的新一军第50师以迎头痛击.揭开了四平保卫战的序幕。
从4月5四开始.敌50师凭着优势的炮火.不间断地对我泉头阵地猛攻,我20团指战员沉着顽强地进行抗击。5连坚守的一三二高地.落炮弹数百发.我阵地几乎被摧毁.连长李旺德率全连奋不顾身守住了阵地。战斗中、人人开口,互相鼓励.干部伤亡.战土自动代替.连送饭的炊事员.也积极参加修筑工事.有的拿起负伤同志的武器参加战斗。
敌向我泉头阵地进行了5天猛攻.伤亡甚大,但进展甚微,随即在我阵地前构筑工事.企图以工事逼近我阵地、对我形成包围。
在此形势下.7旅首长认为:我们不能被动地让敌人攻.挨敌人的飞机大炮轰,要以攻为守.打出去。遂令20团2、3营及团警卫连和19团向红山铺主动出击。我20团9连与敌人彻夜肉搏,夺得红山铺前敌人们两道工事。二连三排长王学洪、冲人敌连部。毙俘敌副营长以下40人。l 9团猛打、猛冲、猛追敌十余里.占领泉头与满井之间铁路两侧高地,巩固了塔子山外围及泉头整个阵地。
20团警卫连连长崔振英,在另一次主动出击中大显身手。他脱下身上的棉衣.手拿驳壳枪.率领全连冲上敌阵。当他冲到敌人的重机枪阵地前三、四米时.象猛虎一样扑到敌人的重机枪跟前,抓住机枪,调转枪口,向逃窜的敌人射击,一梭子枪弹打出去,十几个敌人应声倒下。后来,他身负重伤肠子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当他被抬下去.医务人员给他包扎时,他说:“为革命而死是光荣的,今天我死也够本了。”崔振英连长的英雄行为,为连队树立了榜样。
四连排长黄浩德,有着很高的战斗积极性、主动性。夜间他带领一个班,在敌人的照明弹下,爬过两千米的开阔地带,干掉敌人哨兵,插进敌人心脏地区,用手榴弹向街道两边的敌人进行突然袭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乱成一团。黄浩德和一班人,则像旋风一样,飞快地撤回到原阵地。
20团与敌激战七昼夜,毙伤敌数干人,完成了东总赋予的阻击任务后.即奉命转移至四平东面的哈福车站一带山地组织防御。
当时任7旅参谋长的黄炜华同志.有诗赞颂泉头阻击战:
美械装备新一军,谋霸四平和长春。
我军健儿守泉头,固守七天敌难进。
泉头车站守得紧,笑听敌方火炮声。
炮弹如雨空落地.瞎子点灯白费神。
我军小米加步枪,敢与美械比输赢。
三道林子阵地上铁火横飞
为加强四平城区守备力量。7旅奉命派21团参加四平城区守备。当四平西北郊区战斗吃紧时,东总又命7旅主力l 9团、20团,由四平以东的半拉门,紧急移到四平北之三道林子一带,保证四平城区的安全。
三道林子位于四平西北、距四平约两华里.为四平侧后之主阵地与制高点.是四平的咽喉、屏障。三道林子得失,直接关系市区的安危。
4月18日,新一军同时展开三个师,从三个方向向四平发起进攻。4月19日.敌人先用飞机、大炮向三道林子轰击.然后用几倍于我的兵力轮番向我阵地冲击,三道林子阵地一度被敌占领。7旅21团与旅特务营.配合由长春赶来的7师猛烈反击,与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三道林子上空铁火横飞,前沿阵地被打塌了.山上的树木被烧焦了.通往市内的道路也被封锁了。战士经常吃不上饭.喝不上水,伤亡也一天天增加。敌人向我发动无数次的集团冲锋.倾泻了千万吨钢铁.他们原以为凭着这些钢铁.攻下四平易如反掌:岂不知强大的炮火能夷平地面上的工事。却摧毁不了建筑在战士心头的堡垒。
在三道林子阵地上。五天拉锯式的争夺中.每当敌人冲到跟前,战土们在一片喊杀声中.从泥土窝里钻出来.从弹坑里跳出来.端着刺刀冲上前去.同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直杀得敌人尸横遍野.四处奔逃。在争夺三道林子的战斗中。曾多次出现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肉搏场面。
——4月?3日午夜零时三十分、敌第30师副师长驱使一个营向我2营及旅特务营进攻、激战一小时.我3连与敌数次肉搏.毙敌60余人,并击伤新1军第30师副师长。
一一4月24日上午8时,我2l团4连在敌猛烈炮火下,伤亡较大,敌人攻占了该连一个排的前沿阵地.并继续向纵深扩展。在万分危急时刻.我21团2营5连、6连出击、经过多次肉搏.阻住了向我纵深扩展之敌。战斗异常激烈。敌人的冲锋由连排规模逐步升级到整营的集群冲锋。为顶住敌人的进攻.勇士们跃出阵地.向右翼之敌发起勇猛短促冲击、敌我短兵相接.再次展开肉搏战:指战员们以有我无敌的英勇气概.大量杀伤了敌人.夺取两个敌人据守的高地,这次反击.打得残酷激烈.阵地失而复得。
就在这浴血苦斗的艰难时刻.传来了党中央对坚守四平的指战员的嘉奖今:
“坚守四平的指战员、工作人员同志们!为了和平民主.你们坚守四平、甚为英勇.特传令嘉奖,”
当21团政治处组织股长侯启文深人战壕.把党中央的关怀传达给战士们时.阵地上立刻欢呼起来。大家在讨论如何用实际行动来回答党中央的关怀时.一个姓傅的班长说:“敌人吹嘘他们的飞机大炮。还不是磕头作揖向美国老子要的,咱们呢.凭本事在战场上缴的.这才算英雄!”接着大家便拿着自己手中的武器.一个接一个地数落开了;这个说:“我是三八大盖,打日本缴的。”那个说;“我用的是“中正式”.运输大队长蒋光头送的。”另一个说:“我用的是美国三零步枪.刚刚缴的。枪膛还热着呢!”又有人报了“平标尺”、“汉阳造”、“快火轮”、“亚铆子”…….武器虽然形形色色、种类繁多.但它们都是光荣的记录.胜利的象征。
大家越谈越来劲,战士刘德云张口来了四句快板:
人民战士觉悟高,四平城外逞英豪。
步枪刺刀子榴弹,打得“王牌”哇哇叫。
战士们豪情满怀,充分表达了英雄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月25日的《东北日报》,以“二十一在”的大标题,报道了7旅英雄部队坚守三道林子的壮烈事迹。
血战塔子山
拿不下四平.蒋介石死不甘心。国民党军队于5月初攻占本溪后,急调新6军和71军的88师北上,严令杜聿明—周拿下四平。我3纵队在开源一带阻击新
6军北上,该敌以小部队跟3纵队在阵地上厮杀胶着.大部队则用600辆汽车装运强行通过。途中道路翻浆.便铺上钢板过去,直扑塔子山和三道林子。经杜聿
明苦心谋划,以新6军的两个师和71军的一个师为右兵团,从四平东面向我迂回;新1军的三个师为中兵团,继续从正面攻击四平,71军的两个师为左兵团.从四平以西北犯;另将52军的一个师作预备队,准备随时投入战斗。敌人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于5月15日.向四平发动了大规模的全线进攻。
四平东线防守发生危机.东总命令7旅由四平北杨木林子地区,转到四平以东的哈福防线.迎击敌人的进攻,保障四平东侧安全。令19团占领哈福车站以南的塔子山、羊鼻子山阵地.令20团移至哈福车站附近的五项山一带组织防御。
塔子山位于四平东南。距四平20余里。这里地势峻拔.为群山之首。是四平的制高点。站在山上.可以俯瞰四平东北我全部阵地。
东总命令:“塔子山的得失.关系四平全局的安危.塔子山势在必守,须不顾一切坚守到底。”
当时在19团工作的单印章同志.激情地报道了坚守塔子山的英雄事迹。
5月18日.敌在空军与强大炮火掩护下,以绝对优势兵力,分二路向我塔子山阵地扑来.扼守塔子山山头的19团3连指战员奋勇抗击。与此间时.敌人又向南面、西南面的第5连、6连、12连和友邻部队发起攻击。较为突出的第5连阵地.战斗尤为激烈.7名机枪射手相继牺牲。在千钩—发之际.副班长杨甫南一人来回轮流使用9挺机枪,猛烈扫射,蜂拥的敌人一排排倒下。
敌人集中上百门大炮,轰击我3连阵地,敌机疯狂地挨着山头向我俯冲扫射。一时间3连控制的方圆不到七、八十米的塔子山主阵地,成了一片火海。阵地上浓烟滚滚.弹片横飞。在山顶上的3连3排.处境越来越困难,东面的友邻工事已被突破、塔子山陷入三面包围之中;山上没有可隐蔽的工事.战士们只得利用石缝和弹坑作掩护。子弹快要打光,三排长许锦章带领王先德、孙启贵等幸存的7名战士.上好刺刀.打开手榴弹盖、迎击冲上来的敌群。经过拼搏.新6军第23师在我阵地的丢下大片尸体.仓惶溃逃。而我们的子弹已经打光:三排长说:“没有子弹.也要坚守阵地,决不能而退一步:把山上的石头捡起来,砸敌人!”战士们说:“我们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只要三排还有—个人.就有塔子山在!”大家边说边搜集石块:很快,把石头一堆堆集中起来。这时约有一个连的敌人从两边冲上来.排长一声令下.几堵石墙山崩似的滚落下来.砸得敌人哭爹叫娘,抱头鼠窜。正在这紧张时刻.排长和几个战土也先后负伤.山上只剩下王先德和孙启贵两人。小孙看到不远处躺着敌人的几具尸体.便一个箭步窜到敌尸跟前.抱了不少机步枪子弹回来:当敌人再次冲上来.小孙端起机枪对敌人进行点射.正打得起劲.敌人的一块弹片击中了他的肩部。班长王先德跑过来接过机枪.对小孙说:”你快下去.阵地有我在、不会丢,”小孙回答:。不.我还有两颗手榴弹!”敌人接近了.一股复仇的怒火从王先德心头升起.他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去。小孙把仅有的两棵手榴弹也投向敌群.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我19团不顾重大伤亡.与敌展开英勇拼搏.阵地失而复得,但因伤亡过大.增援部队赶不到.无力继续坚守.乃于当日下午奉命撤阵陈地。同民党部队从左侧后迂回四平城.我守城部队处于被敌切断后路的重大威协。为摆脱被动,保持实力.诱敌分散.求得以运动战歼灭故人.5月18日晚.东总上达撤出四平的命令.并将情况报告党中央和东北局.同时命令7师于三道林子北山、7旅于四平东南高地掩护全线撤退。
耐人寻味的是.四平保卫战打了一个月.但战斗始终是在市郊进行.敌人使尽所有现代化武器.投入了东北所有的”王牌”部队.采用了强攻、迂回、偷袭等战术.但是在他们的望远镜里.四平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18日晚.我军从四平的大撤退.由于组织严密、有条不紊,敌人完全没有察觉。我前沿部队与敌相距不过百米、撤退时.敌人也未察觉。19日上午.敌人继续向四平打炮、下午1时又作试探性进攻.没有遇到任何抵抗.才发现四平已成一座空城.强劲的对手突然不翼而飞,敌人感到慒然、不可思议。
战后,国民党国防部在作战检讨中不得不承认:“虽获四平最后决战的胜利。但已迁延两个月的时间.使得敌人从容脱离战场……贻尔后剿共军事以无穷之患。”敌人感到尔后剿共军事的“无穷之患”.这还算一句老实话.但尔后等待他们的绝不是小患.而是大患,是灭顶之患.全军覆没之患,这大概是他们意想不到的。
三、一点反思
对四平保卫战.毛泽东是这样评价的:“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10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
我军经此规模空前的大战,虽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敌人伤亡万余人).但我既没有达到东北和平签字的政治目的,又大伤了元气。据7旅的战斗总结报告中说:。这一仗打得甚为激烈!包括兄弟部队在内.共计8000人伤亡。(其中)我们旅有4000人、尤其我19团3、5、6这几乎与敌拼光。”四平撤退后.7旅仅剩下3000余人。这些伤亡人员.大部分都是关内来的老骨干。有的部队暂时失去继续作战的能力。
战后的形势是严峻的,教训也是深刻的而且是多方面的。下面仅就以下两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1)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条件下、四平保卫战究竟该打不该打?这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早在四平保卫战前,因国共两党达成的和平协议不包括东北,曾引起林彪的严重关注和疑虑。他认为这次和平协议.“实为蒋之一大阴谋”。他担心“国民党借关内停战之机,大量向东北增兵,而我在东北尚未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是全国战局中最薄弱的环节。如果蒋介石在东北得逞.他肯定会采取南北灾击,进攻我华北根据地,那时局面相当危险。”基于这种考虑,林彪于l 946年1月15日、致电党中央和东北局,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蒋的这一阴谋“是对我党力量采取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方针。”提出“坚持彼在东北不停战则我在华北、华中也不停战”的意见。
中央否定了林彪的看法和意见。于1月26日电告林彪:
“现全国停战业已实现(这在蒋是被迫停战,并不是蒋的阴谋)……我党目前对东北的方针,应是力求和平解决,力求国民党承认我党在东北一定合法地位的条件下,与国民党合作.实行民主改革,和平建设东北。”
中央据此下了最大决心.要东北局在四平全力阻止国民党的进攻.不惜重大伤亡.求得大胜,以利谈判与将来,并提出这是“最后一战”。
中央即巳下了决心,军事服从政治,下级服从上级.只能力争打好这一仗。
在四平保卫战激烈进行之际.黄克诚曾向林彪和中央连续发电陈述自己的意见,建议“适可而止,不能与敌硬拼。”
他说;“敌人一开始进攻的时候.打它一下子。以挫敌锐气.是完全必要的.现在的情况是敌人倾巢出动,与我决战,而我军暂时尚不具备进行决战的一切条件,就应当让出四平及其他部分大城市.让敌军进来.我军则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去建设根据地、积蓄力量。等到敌军背上的包袱沉重得走不动的时候.我们再回过头来来逐个消灭它。到那时候我们就主动多了。”对黄克诚的这些意见,林彪和中央即不回电.也不撤兵。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谜团直到14年后才解开。1959年.也庐山会议上.毛主席与黄克诚谈话.当谈起四平保卫战时,毛泽东问:“难道四平保卫战打错了?”黄说:“开始敌人向四平推进.我们打他一下子、以阻敌前进。这并不错;但后来敌人集结重兵.寻我主力决战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该固守四平了”毛泽东说:“固守四平当时是找决定的。”黄说:“是你决定的也是不以的。”毛泽东说;“那就让历史和后人去评说吧!”通过这次同毛
泽东的谈话.黄克城才明白当切林彪既不撤兵又不给他回电的原因所在。《黄克诚自述》204-205页)
不久前.找在《炎黄春秋》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蒋介石对军事失败的检讨》,说的是蒋介石逃到台湾后.痛定思痛.检讨自己在发动内战之初实行的“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犯了‘战略性的错误”。他说:“我们在进攻中虽然占领了许多城市.都要处处设防.尤其是交通要点和后方基地更须置重兵据守,每处至少一团以上兵力。我们的兵力就这样被四处分散.并且都成了不能机动使用的,呆兵’,而共军则能随时集中主力.采取主动,在我们正面积极活动.伺机突袭.将我各个击破。”(2004年第10期《炎黄春秋》)蒋介石的这番“反省忏悔”.虽未触及他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但就军事而言.却也道出了我们在敌强我弱条件下战胜蒋介石的基本战法.道出了黄克诚对四平保卫战提出的建议.是击中了敌人无法弥补的要害的。
当时的形势正是这样.国民党军队进占四平、长春后,因伤亡惨重,疲惫不堪,兵力分散,后援不继,再加上南满后院起火等原因.已无力打过松花江去.才被迫与我休战15天(以后延长到4个月)。但在松花江南岸,敌人却强占了西起农安、东至吉林的广大地区:为控制和巩固已占地区。不得不把有限兵力分散进行守备.把不少能机动使用的兵力.变成了蒋介石所说的“呆兵”.这就给我军提供了黄克诚说的“逐个消灭它“的机会。果然.从四平撤退不到一个月.这种机会就出现了。敌71军88师263团全部及264团一个营.远离主力.孤军进占吉林市以东之拉法、新站,准备在此固守.作为尔后大举进犯北满解放区的据点。这是蒋介石送上门的一块肥肉(蒋介石亲赴长春慰问他的“有功”将领时,发现拉法是个战略要地.要71军派—个加强团固守)。东总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战机.火速集结1师、2师部队.突然包围拉法.一举歼灭了这个加强团。这一胜利不仅显示了我军四平撤退后.仍然保持了强大的有生力量.更重要的是丰富和积累了消灭分散之敌的经验。四平战役之前,7旅和1师在法库县秀水河子歼灭敌第13军一个加强团的战斗,也是这样打的。东总《自卫报》在一篇社论中说:“东北问题基本在于消灭敌人.要消灭敌人就必须使其分散.这个战术的要求.是我们最近在战术上大规模撤退所换得的。”社论还说:“我们完全有把握把分散的敌人.一个一个地消灭,把失去的城市一个一个地收回。”
(2)关于建设根据地问题
我军初入东北.多处于像黄克诚说的“无党、无群众、无政府、无粮、无经费、无医药、无衣服鞋袜的”七无状态。7旅和山东来的l师.在此困难状态下,曾在锦州附近的上下齐台,和国民党军打了一仗.因为没有根据地.伤兵没人抬.有的团要留一个营抬伤兵。有的部队有时也动员老乡抬,有的抬到无人处就把伤员扔下。有的还把伤员砸死了。7旅旅部则动员机关干部抬担架。在四平保卫战时,这种“七无”情况并无改变,依是在没有根据地依托的情况下,和国民党打这种前所未有的阵地防御战的,其艰难可想而知。
在塔子山战斗打响时.因塔子山关系四平全局的安危.东总即令一兄弟部队火速增援塔子山。部队轻装到达辽河时,因在夜色下不明河水深浅.向附近老百姓询问,有人诓说:“水深着啦,要过河非船渡不可。”其实河水并不深,完全可以徒涉。部队因轻信此言.搜寻半天才找到两条船.贻误了战机。
四平撤退后。7旅部队大部撤向西满,20团远离旅部.撤至松花江北岸的双城。经过这场血战.关里来的战斗骨干伤亡惨重,部队元气大伤。怎么办?我只好到哈尔滨清示东总首长。找先到南岗找到北满军区参谋长兼哈尔滨市警备司令李天佑.他说;“林总正带1师在拉法打仗,我派车送你去见罗政委:”我在道里见到了罗荣桓政委,向他详细汇报了部队的情况:我们两干多人的团.已打到不足一千人。24名连职干部被打掉18个.班排长等战斗骨干基本打光了。罗政委深知这个团的历史.听后面色沉重地说:“我送你去彭真处.你把情况再向他汇报一遍。”我刚出门,正好彭真带着凯丰来了。我又向彭真汇报了部队的情况.彭真低头无语.最后交待我;打仗的事找高岗(北满军区司令).后勤的事找陈云(北满军区政委)。高岗说:部队兵员我给你补充一个团.任务是守松花江。到了陈云同志那里,陈云同志问我有什么困难?我考虑再三.提出两点:给指战员每人解决一双鞋子,给点大米.说苏北来的战士反映高梁米难吃。想吃点大米。这点要求.首长不仅答应了.而且很快落实了.这对部队是很大鼓舞。我深探地感到,要是在苏北解放区.这一双鞋子、一点大米又算得了什么,大可不必向高级首长开口;但在东北这块还未认真开垦的处女地上。在我党我军正处于极端闲难的时期.这双鞋,这点米。却显得十分珍贵了。
我军从山海关到松花江.所以没有站住脚.我军遇到的种种困难.一切退却和失利.无不同我们没有根据地这一根本问题紧密相联,四平保卫战再次教育了我们建设根据地的极端重要性。
四平战役之后.党中央为解东北面临的危急局势,调整了东北局领导班子:“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以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四同志为东北局副书记兼副政委.并以林、彭、罗、高、陈四人组成东北局常委。”(6月日中共中央致东北局电)在改组后的东北局统一领导下.全党全军的沙调一致.东北形势逐步好转。
1946年7月.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扩大会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总结了一年来进行自卫战争特别是四平保卫战以血的代价换来的经验教训,确定今后的方针和任务.通过了著名的《七七决议).即《东北形势和任务的决议》。决议号召全党全军下最大决心.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东北最迫切最关键的问题——建设根据地:
部队坚决贯彻这—决议,抽调大批干部深入农村。配合地方干部.发动群众.进行土改,剿匪反霸。利用4个月的休战时间.创造了初具规模的根据地,土匪大部被肃清.群众初步发动.作战有了后方.支前有了群众,兵员得到补充,形势大有好转。
《七七决议》还为部队规定了正确的作战原则。指出“在敌强我的的条件下.我军作战的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点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一般地不作阵地战.广泛地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等等,
遵照这些方针、原则.部队重振旗鼓.充分利用短暂的休战时间.休整部队.补充兵员.加强军政训练.开展以诉苦和三查为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军事技术得到很大提高.部队面貌焕然一新。为解放被剥削的穷苦大众.为消灭蒋匪帮而战的“请战书”、“决心书”.雪片似的飞向各级领导.广大指战员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的新气象。
针对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企图.东总提出。坚持南满.巩固北满。南打北拉”的方针:为加强对南满地区的领导.东北局经中共中央批准.派陈云、肖劲光去南满主持南满分局和辽东军区工作。陈云任分局书记兼辽东军区政委.肖劲光任分区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
为时不久.南满部队在极其艰苫的条件下.与敌人展开了“四保临江”的作战;北满部队则挥师南下.发动了“三下江南”以及1947年夏秋冬季三个战略攻势,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打击敌人,迫使敌人进退维谷,两头挨打.直到被我军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互不联系的狭小地区。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为在东北“关门打狗”,全歼国民党军队,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1948年9月,我军以七十万大军,在东北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发起了辽沈战役.历时;2天,全歼敌军47万.解放了全东北。
我亲身经历了1946年惨烈的四平保卫战.又亲身参加了全歼国民党军队的辽沈战役。这两大战役.在我军战史上其规模都是空前的。前者令人痛心.后者令人鼓舞。抚今追昔.无限感慨,
谨以此文献给在四平保卫战中英勇奋战、光荣牺牲的战友们。你们披荆斩棘、以生命为我们开辟了胜利的退路.你们的血没有白流。2004.12.23
浏览:2001次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2760375052